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点赞:26546 浏览:1198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课堂、课外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

关 键 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德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怎样唤起人们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科的内容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教育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而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而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寓德于教呢?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然环境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生态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它教导人们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生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为此,我经过一些教育实践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章节,渗透生态德育

初中生物课本中还有许多章节并不是直接涉及环境保护的,这就需要教师将原有的教材内容拓展延伸联系到与环保相关的知识上来.

例如:教师在讲光合作用及其意义时,可以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拓展延伸,跟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扩大绿化面积等环保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强调学生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又如在七年级生物的《致同学们》提到了人类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时可告诉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物学发挥作用.在讲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时,可以发动学生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往河流中排放过多的污水和垃圾会使河水发臭,鱼虾死亡等严重后果;过度砍伐树木会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等.

尤其是七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八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章节要充分利用,全面渗透生态观念,使生态德育进一步升华.

二、引用破坏生态平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由自然的奴隶逐步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高度发达的物质进步和人类至上理念,使得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遭受破坏.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检点自己的行为后果.

就我国来看,破坏生态环境例子有很多.如母亲河黄河,河道萎缩,断流加剧,原因就是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提高,面积不断扩大,表明陆上及海上入海排污在逐年增加,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沙尘暴日益严重,根源在于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

就全球范围来看,例子有:气候变暖、水和耕地等资源减少、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和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大气和水体污染等.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认同:“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如:不浪费用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洗手时要顺手关水龙头;人走了要随手关灯;洗衣服时要选用无磷洗衣粉;购物少用塑料袋,用购物袋;吃饭的时候,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学会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资源,如废塑料瓶、废铝罐、含水银废电池、废纸等;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等.

还可以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即倡导学生适度消费、节俭生活,反对一切挥霍性、浮华性、铺张性的消费行为.通过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式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年级和绿色学校,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1、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如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中或所在小区里生物的种类,既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身边的生物,从而发现大自然之美.

2、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向学生介绍一些较好的生物网站,来宣传生物科普知识;还可在BBS上设立一个讨论组,组织学生对某个专题知识展开讨论,如在完成了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后,开设了主题为“动物与人的关系”的帖子,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参与积极,讨论热烈.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3、展示学生科技成果.如:我们在组织了生物小论文比赛,即将自己生活中对生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观察日记,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等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辩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小结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德育功能,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德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逐步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与责任感这一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环保道德,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相信经过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课堂、课外资源,不断地探索生态德育的渗透方法,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