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辽阳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

点赞:16930 浏览:71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辽阳县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新课标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较深的层次挖掘问题的原因并探索解决的途径,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 键 词】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1辽阳县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与评价

1.1辽阳县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

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要接受新课程的新理念,明确新要求,然后再依据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新课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是《新课标》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辽阳县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23.0%的体育教师非常了解《新课标》的大部分内容,有40.4%的教师比较了解《新课标》的内容,有17人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一般或不太了解《新课标》.


1.2辽阳县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辽阳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师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调查发现教师对《新课标》评价体系方面的认识,有19.1%的教师认为新课标非常的完善,有44.7%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比较完善.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评价体系的认识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少数教师片面地认为,《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没有变化,认为在某些方面《新课标》还不够完善,选择频度为8.6%.

2新课标背景下辽阳县部分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2.1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辽阳县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主要以球类、田径、娱乐活动、个体活动为主,一方面体现了娱乐性为主的兴趣教学,另一方面对发展学生体能作用较大的田径依然是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不能因为其趣味性低就从教材中删除.教师可以依据田径教学内容的需要,改编游戏在田径授课中.

2.2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反馈

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较高,23.8%对教学内容表示非常满意,45.6%对教学内容比较满意,有25.5%的同学对教学内容持一般的态度,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学生较少.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教学内容主要以趣味性教学为主,所以能被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

2.3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情况

《新课标》指出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调查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已经在体育与健康课中采用游戏法、竞赛法,选择比率分别为70.2%和59.5%.部分老师采用录像教学法,表明了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不断探求更多的教学方法.

2.5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选用情况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对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没有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等等.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仍处于主导地位,其他评价方式运用得过少,应当引起注意,注意各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3辽阳县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3.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多开展高层次的培训活动,切实有效地搞好教师培训工作.让每一位体育教师充分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内涵,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转变教学观念.大力提升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各项综合能力及素质,大力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教育形式互相沟通的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

3.2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3.3教师应多尝试采用“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在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尝试按男女分班、按兴趣分班,在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3.4在评价内容上,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对于一些不易量化的评价内容教师应该尝试使其评价内容具体化.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

辽阳县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正在深化,但也存在着某些对体育教学改革不利的因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误区、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核形式较单一等.因此,要完成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今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体育教师要切实贯彻好新课标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路.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桂铃.“健康第一”教育理论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ll):96-98.

[3]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l.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牛晓雷.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题探析[M].教育与职业,2005.

[5]牛晓雷.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6):109-112.

[6]秸明海,张春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l):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