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

点赞:30692 浏览:1435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国在转型发展阶段必须要做的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自身推动,金融危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社会安定等状况的倒逼,是推动社会向新型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双重力量.理论创新、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合理定位与布局、节能与集约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维育、城乡宜居、文化传承等是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政治局集体会议中,总书记也特别提出并强调“巩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紧凑、低碳、经济、和谐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准则

紧凑,即建设用地功能混合、适度的高密度,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市民的通勤距离,规定严格的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等.

低碳,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尊重自然,提倡公交优先、方便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推行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的的绿色建筑等.

经济,即提高经济活力与创新意识,生态城市必须发展经济可行的生态技术,降低发展的成本,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和谐,即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建立宜居、健康城市,扩大社会包容性与公平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从全国来看,我们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积极性较高,对于城市发展转型,国家、各地政府乃至老百姓都非常重视.在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已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指标.

生态城市建设可分为三类:既有城市生态化更新;新建生态新城新区;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镇.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和积累,我们已经有了如下的一些进展:

一是逐步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等都已编制了总体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全覆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不同的城市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三是试点推广生态低碳技术.例如深圳坪山和光明新区开始探索推进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天津、无锡新城开始引入地源热泵技术提高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

四是出台有关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无锡市就颁布了国内第一例生态城地方性法规,其他地方政府也针对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转型、环保、低碳节能新技术应用等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

五是探索生态城规划管理的方法和机制.

国家支持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积极和各地政府、企业等共同推动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工.

由城乡牵头,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和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进行规划建设审查及批复工作;由城市建设司牵头,以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按照低碳、生态、绿色模式,加快城区环境改造,开展节水型城市、绿色交通城市、“无车日”等活动;由建筑节能和牵头,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绿色、超低能耗建筑等的实施.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起来,对各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进行一些财政上的转移支付和补贴.

对太阳能光电在建筑中的应用每瓦补助10-15元;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财政将给予每个示范城市5000-8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北方地区建筑总面积仅占全国城镇建筑总量的10%,但是能耗却占全国建筑能耗的40%,国家财政对严寒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55元/m2;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监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三、关于绿色建筑,除了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外,提出了一些硬性目标、要求和指标.

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5年起直辖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南等省新建房地产项目的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2016年起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千万平方米,在夏热冬冷(冬暖)地区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千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

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以及二星以上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引导以绿色建筑为主体的生态城区建设发展;奖励资金向公益性建筑倾斜.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设想

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人居的保护与完善;二是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对经济的促进;三是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制度.

首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既有城市的生态化更新.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建筑、交通和循环系统的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有组织、有系统地引导城市实现发展转型.

其次,加大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发展紧凑型城市,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构筑多样性的交通体系和可步行城市;推广低冲击式的城市开发模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城市融入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风貌;全面推行绿色建筑.

再次,改革创新生态城市体制机制建设.精简机构,建立效能型政府,创造适合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软件”建设,建设怎么写作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培养市民的生态环保和节能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发展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降低发展成本.

第四,规范生态城市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数量.印发《低碳生态城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增加生态新城新区试点;继续对生态新城新区试点进行考核.

最后,推广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在生态新城选址上,要重视生态新城新区与中心城市发展协调互动的关系;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尤其在设计与施工中采用新的低碳生态技术和方法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抓紧完善生态城市数据监测,使管理工作中方便统计、能够考核;逐步建立包括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在内的统一标准体系,使城市的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评价标准等达成一致.

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

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人居环境建设、社区建设、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出行方式等与绿色生态理念有机融合,通过绿色建筑单体向绿色生态城区尺度推进,实现低碳生态城市质的飞跃.

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010年1月,住建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其中确定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这两个示范区,并将示范区内的经验交流、传播给其它兄弟城市.2012年起,深圳逐步迈入了全市域常态化推进阶段,通过示范区、示范项目带动,一方面积极探索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大胆尝试在现有规划体系中将低碳生态理念融入规划的编制、管理和实施中,实现常态化管理,促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