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22715 浏览:1050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健康教育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表现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段在人的一生发展阶段中比较短暂,但是却是一个衔接转折的时期.顺利的过度并会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进行的德育、素质教育在这一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表现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广义而言就是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狭义的即是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段在人的一生发展阶段中比较短暂,但是却是一个衔接转折的时期.顺利的过度并会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进行的德育、素质教育在这一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常常出现自卑、孤僻、偏执、嫉妒、心理脆弱、懒散、任性、虚荣、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中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中,有大约3千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的实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1心理负担过重

几千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中国众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的实际基础之上,带着一定的盲目性,让期望变成失望.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压力越来越大,缺少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挫折感就会动摇着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当学生遇到考试时,他们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焦虑等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感会越来越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情况如何,致使家长在教育中就出现了重作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当然,有些家长的专制使得孩子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成长过程中,无法忍受父母的过多监视,必然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出现.

1.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细胞,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孩子在一个家庭氛围较为紧张、家庭成员的关系间存在不信任,不恰当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过于的严厉、粗暴、专制或者是过于溺爱、娇宠的都容易造成初中生“成人感”受挫,“自尊心”受损、“独立性”受到压抑.同时,如果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客观差异,也会使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紧张,产生代沟,甚至出现隔阂,使孩子出现反抗、冲动、疑惧、胆怯及依赖等心理问题.

1.3人际关系交往不良

对于初中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不外乎是与教师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亲的关系这三条主线.然而,只要一条线上出问题,就会或多或少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多出于教师或家长对青少年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其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家长更多的有可能对其进行专制,使父母与子女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专横.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很重视同学间的友谊,和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但由于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受到排斥,他们就出流露出孤独感,个别甚至会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进而难于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1.4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的出现,表现为青春期心理闭锁,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早恋.封闭心理已经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通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标志,由于是趋于闭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这样一个矛盾体的产生就更加印证了心理问题的加深.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内心的秘密想与人倾诉,但是遇到父母和老师只有选在缄默,在这种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压抑心理,焦虑和抑郁.早恋是未成年人的恋爱,一般多发生在青春发育期,是性发育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途径

1.1校园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等等,若这些条件和关系处理不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若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性的障碍.学校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学生的不健康心理,预防并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集体咨询”.为了年轻一带的茁壮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中小学阶段,长期跟踪,因材施教,学会反思,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发展潜能,排除心理的困扰,才能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既需要教师的诱导启迪,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抓反复,反复抓.切忌急于求成,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引导,让他们领悟该怎么做,做什么.如通过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升国旗仪式、过组织生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增强爱国意识;通过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介绍一些优秀人物传记让学生阅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当然,这个过程当中,班主任在这其中起着特有的作用和用途,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生活教育的指导者,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不仅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让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团结、温馨、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防治和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挥潜力,发展特长,使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这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要求.


1.2家庭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在心理和意志上缺乏一定的锻炼和磨练.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被家长们只重身体忽视心理的结果往往导致了不少学生家长从现实悲剧的发生意识到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生的教师,家长应该要充分认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和成才观念,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素质构成的统一整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家长在家庭中不是只是解决孩子温饱的问题,还是孩子行为作为参照,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如此,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当然,家庭的环境气氛也同样对孩子也影响较深,有资料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若家长有家庭意识,自然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注意举止行为,为孩子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心理素质,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效果.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沟通,促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包容、信任,是搞好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条件.

让初中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实现并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家长、社会都应相互配合,肩负责任,关心,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主动自觉地去矫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