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教育心理让学生学好数学

点赞:6164 浏览:210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心理学理念的融入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有效紧密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简洁了教育心理学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的必要性,提出了融入的主要策略,包括:充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本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科学融入教育心理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关 键 词】数学;教育心理;重要性;融入策略

1.数学课堂中融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分析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和形成基础科学素养的功能,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等相关方面一直备受世人关注.但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实践来看,教学方式仍然围绕应试来看,这种模式很容易就导致教师过分的强调解题的技能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提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即使教师的知识再丰富,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就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那么这种课堂效率也不会高.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理念和指导方法,可以通过干预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在被教师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后,可以很好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更好的形成学习的兴趣,这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重要价值.本文拟通过分析,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数学.

运用数学教育心理让学生学好数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数学课堂中中融入教育心理学的策略分析

2.1充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本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不由自主的就会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中心,认为课堂上自己说了就要算数,学生只能听课.而且传统意义上评价学生,也都会把上课不说话,认真听讲列入其中.实际上,学生上课不说话,也不对课堂发表意见,有一部分可能是在听课,但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厌倦,甚至是反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只有了解了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将教学工作朝向学生们喜欢的方向去做.教育心理学的本质也在于此,就是要让教学工作能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尤其是对于数学课程来说,这是一门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并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科.而很多学生天生其逻辑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就有差异,为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情况、性格特点、数学基础、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将学生们分层分类的开展差异化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

2.2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是强调刚性管理,即学生可以怎么样,不可以怎么样,符合教师要求的就给予表扬,不符合的就要批评.这样的教学理念,如何能够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而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怎么会愿意听老师的讲课呢?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失去了基本的信任,那么这门课的教学效率一定不会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人体验到自我满足,引起心理愉悦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显著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是要紧密的把握学生每一次小小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再将这种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可能一些学生不能快速又完整的把运算过程,并且采用的公式定理以及结果都写的准确.这时,如果他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公式写对了,或者辅助做的图画对了,教师都需要即使的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2.3科学融入教育心理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按照大纲的步骤一节节的讲给学生听,有时候教师也会安排一些提问或者相关的课堂活动,但是从总体调查来看,这种课堂活动,尤其是合理的发问环节仍然不足,导致学生上课一直是在听.而教育心理学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于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任务联系着.人有了问题和任务,就要求去思维、去解决.可见,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是与一定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的.问题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为此,我们应该充分的转变课堂教学思路,在适当的时候用问题去引入课堂,给学生营造思考的环境.比如,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分小组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习小组都针对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去分析和讨论.尤其是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众多的定理、定义、公式,以及解题方法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而且只有在这种探究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知道自己学习的长处和不足.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还在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意识的驱动下去主动学习.教师在最终组织小组之间的评比,这样又调动了每位成员的

3.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强调应试,很容易就导致教师个人主导课堂,而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被看做是容纳知识的“容器”,而且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太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是要让学生多学知识、快学知识、实际上,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快慢,或者说高效课堂的构建,还是要依赖于学生自身愿意去学,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因此,教育心理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必然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强化,只有每位教师都能认真的领会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才能彻底扭转现阶段数学教学的种种问题,才能使素质教育更为深入的推进,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得到践行,也才能为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程.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贾希菊.浅析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4).

[3]唐小平,李靖云.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