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13021 浏览:566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我国青少年大都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教学都可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在备课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同时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我们在教《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如: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练习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水平和跳跃能力,可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

(三)锻炼学生的毅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共同增长.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教师应设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所以,我认为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勇气.

三、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的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使其学会悦纳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他们,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解决,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五、成功的喜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研究性学习符合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成长动机说”理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哪怕只是一小点,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个性.另外,教育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注意说话的技巧,对别人作出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初中数学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能善加利用,适时的给予启发与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