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语文改革的基本方向可操作性

点赞:12338 浏览:483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可操作性,以期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 键 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学前教育专业

从教育目标来说,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中职学生毕业后,一般直接从事社会工作,语言能力会影响到其就业情况.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往往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中职毕业生在进入幼儿园后才能快速地融入教学氛围,更好地与幼儿沟通,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

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对各学科进行整合和调整,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其专业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教材内容基本符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在教学当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教材内容不够切合专业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进.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并未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教材和教师的安排.在一般的中职学校当中,语文教师往往采用“类同式”的教学范式,无论是教还是学基本为一种模式.与此同时,根据笔者近三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2010年表示对语文没有兴趣者占62%,2011年上升到67%,而到2012年则上升到71%.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进入了一个怪圈――不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仅看考试成绩而不看教学实效,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对语文产生了厌倦感.毕业后,学生写作能力差,书写报告时常常提笔忘字,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引用不得体.同时,教师也教学无力,课堂气氛非常压抑.

2.原因分析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是各个学习阶段的必修科目.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落实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需要为部分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相应的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但通过笔者近些年来的调查和教学发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进入了怪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整体,语文教材中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内容少得可怜,且内容陈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2)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教学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很难接受新兴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体制,在执行过程中自身具有排斥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难有起色.相应的,学生也提高不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甚至逃课的现象.

(3)缺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中职学校接收的学生入学起点较低,自我学习能力差,语文基础知识不够,难于管理.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技工人才,学生在入学时的目的就是学习一项技能,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用心;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交流、识字的能力,感觉没有必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另外,中职语文考评体系陈旧,缺乏竞争机制,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动力.

体制方面,中职学校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师资力量,语文教师方面没有很好地进行优选;教师奖励机制上将语文教师排除在外,岗位竞争机制上缺少对语文教师的考核,所以,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缺乏积极性.

(4)语文考评机制陈旧.目前,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语文课程学习的评测管理机制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测试模式,无法体现出现代教育下的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只要在考前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有的学校对于语文考试半透明或者透明化,并没有将语文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导致语文课程可有可无.

三、强化专业意识,整合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优化

(1)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譬如,可以拿一篇美文,采用课堂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一人一句地进行朗诵,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比对各组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相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的效果.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修养,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语文学习,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是中职学生普遍需要加强的.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能够通过听、看、读、写、说五个方面融入语文课程内容的情景之中,深刻体会文章内容,并且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写,教学内容上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够真正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内心的世界.譬如,中职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刚刚走入校园的学生难免有思家之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封给父母的信,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使教师和家长都能感到欣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多多安排一些写作任务.譬如让学生写一些广播稿、申请书、调研报告、通知、自荐书等,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3)将学生能力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学主要任务.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要结合教学计划,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多说、多看、多写、多听;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听、说、读、写的训练,无形中积淀了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助于学生健康地面对人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和生活.

2.提高教学效率,突出实践能力

(1)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现代教育要转变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作用,要充分地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故事大会、文章发表等活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语言技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语文改革的基本方向可操作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前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课时安排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这样,学生就有条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地研究.但是很多学生贪玩心理很强,不愿意读书写字,这个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自身素质差,学校及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应该多开设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也要合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感觉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样学生也就不会迷恋网络.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古迹、展览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逐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写作.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从身心上得到发展.

3.改变考试方式,调整学习方向

(1)“化整为零”,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现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要从笔试中脱离出来,真正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考试制度要对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形成成绩累加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在校期间自我表现的能力,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学习平台,“化整为零”,形成一种灵活的考试评定标准.

(2)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考试内容.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够生搬硬套,要走出传统教学的形式,增加与中职院校学生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并且对这部分内容着重考评,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考试.考试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地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在传统的考试中,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考试不但考试内容固定、考试形式单一,而且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所以,语文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的制定中.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积极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上,要以培养学生自身读、写、说的能力为主,通过对原有语文教学传统体制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大胆尝试教学新方法,不断突破,让学生耳目一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张弛有度,让课堂充满温馨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