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的德育教学

点赞:27420 浏览:129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改下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种任务,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应通过物理教学,把德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题材,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素质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 键 词:物理教学;渗透;引导;德育教育;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一、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物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学生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自然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实验的进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二、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史的回顾,激发爱国热情

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1.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

例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为“平民法拉第”.

2.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评析: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方法: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教师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图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评析:这样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把知识学得更好,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在物理教学中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物理教学中不同教材渗透德育方法不同,灵活生动的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例如:旧中国发明的填进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从而消除逆反心理,收效良好.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五、物理教学中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搞好德育渗透

物理教材中教师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评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做好德育渗透

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

例如:如:在“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中:如何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回地面?请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得出.

方法一: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

方法二: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

教材还为不同智力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例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