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小知识

点赞:4503 浏览:175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着大量的古代礼仪知识,了解它,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的障碍.下面我们就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礼仪词语为例简要说明.

一、坐

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上身挺直,两股贴在脚跟上.两股不贴脚跟为跪,跪而挺腰耸身为跽.项王在樊哙闯帐时“按剑而跽”,喝问“客何为者”,是带着一种戒备的态度和倨傲的语气的.

除了这种坐姿,文言文中还常出现的有“箕踞”[“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始得西山宴游记》)]“箕踞”,坐时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韩诗外传》中提到:“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因为有一次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内室的时候是“踞坐”,就认为妻子实在太不讲礼仪妇德了,所以对他母亲说想把妻子休掉.仅仅因为“踞坐”就要遭遇被休的命运,可见“箕踞”是一种不合礼法的坐姿.

古代礼仪小知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代礼仪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还有一个比较普通的词语叫“坐”,《古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坐”是会意字,其形就如两人坐在土上,是古人的止息方式之一,也是较为常见且合礼法的一种坐姿.

二、玉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是佩玉的一种,环状而有缺口,也可用以赠人表示决绝,因其形似和音近.《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王举,以提醒和鼓励项王要抓住机会,行事果断,不能给刘邦留下后路,以绝后患.可惜优柔寡断的项羽“默然不应”,辜负了范增一片忠心.

玉在中国古代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用来祭祀的玉器有璧、璋、圭等六类,形制各异,其用途也各不相同.

三、宴

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古礼规定,在宴饮之时,配以乐舞,是为宴礼.“丝竹”(即管弦乐曲)便是宴礼的一部分.


如:“射者中.”(《醉翁亭记》)“射”即投壶.这种礼节是从古人宴时射箭取乐演化而来的,“投壶”即把箭投入壶中,壶束颈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弹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罚不中者饮酒,以此活跃宴饮气氛.

四、相见

如:燕魏韩赵“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古时候,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或霸主,是为“朝觐之礼”.

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时候,诸侯四方会齐,共聚一堂,规模宏大,是为“会同之礼”.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