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前阶段科学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对比

点赞:16893 浏览:723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普就在我们身边.而与之类似的科学素养教育却是教学中的重要一个部分.本文科学素养入手,介绍学前教育时期科学素养教育的标准和内容.同时与同时期美国学龄前儿童科学素养教育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特点,并为我国今后科学素养教育标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关 键 词:科学普及科学素养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一、科学普及与科学素养及其二者的关系

1.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通常简称为科普.目前,国内对于科普的概念是多样的,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各自观点.目前,在国内比较公认的是任福君所著《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科学普及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面向的基本对象是社会公众,目标和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1]这一概念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内容、途径和结果是具体和有机统一的.最终目的即是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基本内容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知识,也应包括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国的《科普法》总则第二条也规定“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这是在法律层面对科普活动内涵的明确表述.由此可见,不论是学界还是政策层面,科学普及的目的或者说内容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普及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处理实际问题.

2.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在国内通常也称之为科学素质.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就指出了“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说明了“具备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西方科学素养也称之为公众科学素养即scientificliteracy,对科学素养研究最为深刻研究为美国学者米勒(J.D.Miller)提出的科学素养三维模型.他认为公民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让公众对基本科学术语的理解并能看懂相关的科学技术报道,第二,对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和本质的理解,第三,对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层次的理解.[1]因此国内外学者大都认为科学素养应该包括普及基本的科学技术术语及其相关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科技对人们和社会的理解并处理实际问题.

3.科学普及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实际上,从前文的阐述中可以确定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在内容方面是相似的.区别则是科学普及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了科学技术传播的含义,更偏重于科学知识普及的过程.而科学素养则更着重于描述一种水平,即偏重于科学技术普及后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科普的结果是为了让公众具备更高水平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反过来可以评价科普的效果和过程,二个概念有交叉,并不矛盾.

对科学素养的研究发端于科学教育领域,因此提高科学素质也被视为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学校科学教育的水平对共鸣的科学素养产生基础性的作用.因此科学普及的过程也是学校众多学科教育项目中一个基础性的过程.科学素养的高低、科学普及的过程应更加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前阶段作为人们通常情况下接受系统社会化教育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阶段科学素质的结果,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心理学认为,素质是能力的自然前提.因此,学前阶段的学科素养教育与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中美两国学前儿童科学素养教育标准及其对比

设立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是国内外比较通用的做法.拥有发达教育体系的美国,于2009年出台了针对3-6岁学前阶段的学习标准,其中就有专门部分阐述该阶段儿童应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我国类似标准发展较晚,但也在2012年出台了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标准.

1.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明确具体的标准、指标与支持性策略活动,反映了我国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与应该达到水平的合理期望,并体现国家对幼儿教师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基本要求[2].纵观全文,涉及到与科学素养相关的内容包括如下二个方面:数学认知和科学领域.根据“指南”的内容,数学认知包括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空间关系、物体分类、按照一定规律给事物排序和运用数学知识结局问题等五个二级指标.科学领域包括主动探究与发现、在探究中交流与合作、初步认识到事物是变化的和初步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四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下均包含若干不等的具体指标.具体内容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此处不再赘述.

2.美国《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框架开端计划》(TheHeadStartChildDevelopmentandearlyLearningFramework)

美国的《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框架开端计划》(以下简称“开端计划”)是美国健康与人类怎么写作部于2009年专门针对3-5岁学龄前儿童制定的发展与学习计划,以促使学前儿童在早期发展和学习中全面进步.[3]《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框架开端计划》为儿童学前教学长远成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发展构建模块的描述.

“开端计划”对于儿童有5个学习方面的具体标准,分别是:语言和文字、学习方法、社会和情绪发展、身体发展与健康以及认知与一般知识.通过梳理,与幼儿科学素养相关的方面即为认知和一般知识,并划分为四方面的具体领域内容.通过每一项具体要求的描述,我们能够发现要完成或达到此要求,学前儿童需要具备的主要心理素质能力.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心理素质都是有机统一的,相互有交叉和渗透,不应以项目分类而机械理解.也就是说对相关内容具体描述见表2.(注:选译自《TheHeadStartChildDevelopmentandearlyLearningFramework》)

中美学前阶段科学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对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中美两国学前儿童科学素养教育指导方案对比

表3将三份学前学科素养教育标准进行对比的总结表.直观、清晰的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对比发现,“开端计划”最为接近科普活动性质,即普及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处理实际问题.将学科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实际有机结合,这是“开端计划”最大的特点.

表3中美两国学前科学素养教育标准的对比

对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科学素养教育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面临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固然与整体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同时我们也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科学素养教育标准.首先,我国目前标准只是从数学和科学二个客观知识来定位,但没有明确在教授这些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孩子们教授更加内涵的思维方法、科学素养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标准.其次,缺少适合中国生活和本土化的标准,且现有标准主观性仍较大,量化标准有待深入.最后,中国目前还是国家统一的标准,但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各项政策等均不同,因此应鼓励有能力的地方如上海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更加适合本地区的学科素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