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幼儿成长的案例

点赞:7399 浏览:306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解幼儿的成长路径和心理发展变化,选择某园中的一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研究.以研究过程中记录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教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幼儿;儿童;成长;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82-03

[作者简介]钱桃英(1966年―),女,江西九江人,本科,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2001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保证.[1]本研究选择一名幼儿作为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研究对象简介

张白白,2009年8月31日出生,女.2012年10月,从广州一所幼儿园插班到某附属幼儿园小班.该生在插班入园初期表现出不按幼儿园的作息安排活动、攻击其他学生等行为.该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入园一年后,在一次没有安排她表演的活动中独自上台表演,被教师制止.因为该生的表现异常,一些合理的要求被忽视.由于得到否定评价过多,2013年11月,该生转园.在新的幼儿园中,该生依然表现活跃,并且得到教师的认可.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1:插班生的风波

1.事件描述

插班半个月后,幼儿园组织参观九江市博物馆,幼儿园教师考虑到张白白是插班生,又入园不久,到户外开放的环境中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特邀请她外婆陪同参观.她外婆素质很高,耐心细致地配合教师组织活动,张白白表现也很好.

张白白插班入园后,首先感到焦虑的是班级教师.教师反映张白白在广州上幼儿园时只有两岁多,经常会做出危险举动.她有一次从窗户往外爬,把教师吓坏了.张白白说,别人把她的东西扔下去了,她要看一看.广州某幼儿园教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情况,也建议到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感觉系统失调.

教师还反映张白白好动.11月的家长开放日,教师把她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人单独坐.教师组织活动时,她在教室自由闲逛,园长和幼儿园听课教师及时坐在张白白的两侧,她才安静下来.家长看到孩子被教师关注,家长的表情由忧转喜.教师抱怨较多的是张白白一个学期都不睡午觉,有时脱衣服,穿别人的衣服;有时拿笔在墙上到处画,甚至唱歌;有时把东西扔出窗外.张白白的动作快且灵活,而且经常破坏东西;她对别人的触摸过分敏感,反应较激烈,会动手打人,而且出手很重.班级教师甚至有情绪地说,其他幼儿园不收留的孩子,我们也不要.

其次,其他幼儿家长不接纳张白白.2009年11月底的一天,张白白的母亲与齐哲哲的母亲在幼儿园发生矛盾冲突.起因是白白抓伤了哲哲的脸颊,而且攻击了其他的孩子.白白的母亲年轻气盛,说交钱给幼儿园,孩子交给教师,一切由教师负责.哲哲的母亲言语攻击白白的母亲没素质.然然的母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的孩子也遭到白白的攻击.然然母亲也找到园长表达她的意愿:一是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家长素质低;二是下学期不让张白白入园,不能影响其他的孩子;三是对张白白要另行收费,医院也有特护费项目.

最后,幼儿园小朋友也排斥张白白.园长到了这个班,有一个小朋友告状,说张白白不听话,总是往外跑;另一个小朋友接着告状,说张白白打人.实际上,张白白在在这个时间点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激的行为.

2.针对案例1的思考

(1)预约园访,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

张白白是通过剖腹产的方式出生,出生时体重8斤.出生至1.5岁,由外婆在九江市抚养;1.5~2岁时与外婆、母亲在广州生活;2岁时与外婆、奶奶在西安生活;两岁零四个月时进入广州某幼儿园;3岁时,插班到九江某幼儿园.同时,张白白的母亲因工作调动回到九江,张白白与母亲、外婆生活在一起.张白白的父亲是工程师,一直在外地工作.张白白出生后的三年里,在多个城市辗转生活,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张白白在广州上幼儿园前,已经做过发展评估,入园几个月后,到医院重新做评估.诊断结果均是感觉统合失调.

张白白母亲是独生子女,年轻、漂亮,工作出色.当张白白的母亲听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都是负面的评价时,感到很伤自尊,她委屈、苦恼又束手无策.张白白的外婆腰部不适,家庭负担加重.消极情绪影响了张白白母亲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质量.园长建议家长首先要倾注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其次,要注重沟通技巧,建立与教师良好的真诚的合作关系;再次,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一次感觉统合测评,对测评结果以及孩子生育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后,为孩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最后,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园合作,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与责任.只有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同伴、家长接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幼儿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低教师接纳对幼儿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教师接纳对同伴接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伴接纳对教师接纳有显著正面影响.教师接纳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肯定、鼓励和期望.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幼儿,认同他们有独立的思想,认同他们的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幼儿,让幼儿真正地感到被尊重,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应该有一颗接纳的心,即使有些幼儿比较特别,教师也应该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项爱的工程,需要包容、理解、尊重,其前提是教师从心里接纳幼儿.如果教师把这些有特别表现的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少一些抱怨,少一些负面评价,多付出一些真心、真情,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一点鼓励、包容、博爱,教育就一定会成功的.另外,幼儿园园长对于部分家长不接纳插班生张白白,甚至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一,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第二,教育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第三,希望家长能换位思考,宽容地对待张白白及其家长.2013年3月,张白白与同伴玩耍时,把一位小朋友的头部碰伤,张白白的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医院诊断,结果只是皮外伤,张白白得到受伤小朋友及其家长的谅解.

张白白很聪明,在春游乘车时独自把安全带系上.随行的老师说,看你怎么下车?她探索着把安全带解开了,还兴奋地告诉老师,可以下车了.事实证明,如果幼儿在教师接纳、家长接纳的示范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和自我接纳水平也会提高.幼儿在被接纳的环境中生活一定会健康成长.

(二)案例2:“与众不同”的白白

1.事件描述

2013年5月28日,幼儿园进行六一儿童节节目彩排.其中,一个节目是张白白所在班级的16个女孩表演舞蹈,张白白没有参加这个节目.当16个女孩上台表演时,张白白冲上舞台与小朋友一起跳,她自成一队,专心舞蹈.她的举动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在舞台旁边喊她,她不闻不问,一心一意表演;她为了避免教师对她表演的干扰,迅速地到了舞台前面领舞,教师尝试在舞台下抱她下来,她坚持不下舞台,继续尽情表演;最后,教师只好亲自上舞台强行把她抱下来.

张白白的表演特别强烈.她真是纯洁无邪,在教师不安排她表演时,能冲向舞台尽情表演,这样的勇气是成人都缺乏的.园长目睹了这一过程,建议给张白白这个机会,六一儿童节本来就是孩子们的节日,舞台是属于孩子的,多一个人表演也不会影响节目的质量.但班级教师没有采纳园长的建议,原因之一是张白白没有统一的服装,原因之二是担心她上台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会影响节目效果.教师表示,在正式演出时,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意外事件”再次发生.园长也只能尊重教师的选择,没有过多的干预.园长被张白白的纯洁和勇气折服的同时,但也为她不能参加节目心存遗憾.

2013年6月24日早上入园,张白白母亲离开班级时,她喊着、跳着要短裤.园长刚好看到这个情境,理解为张白白可能要一条短裤方便午睡时更换,也有可能是因为入园焦虑,向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园长考虑到张白白母亲单位指纹打卡上班,怕家长上班迟到,只是敷衍张白白说,要短裤等一会儿给妈妈打.下午时,张白白的腿擦破了皮,园长帮助涂药时,发现她穿着连衣裙,没有穿内裤.直到这时,园长才联想到她入园时,喊着、跳着要短裤的合理要求,感到十分愧疚.离园时,张白白外婆来接她,园长主动表达歉意,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给予积极应答,导致孩子一天没有穿内裤.她外婆说,天气热,早上时间紧,疏忽大意,只忙着套上裙子,忘记给孩子穿内裤了.对于园长对待孩子的关心、爱护,她非常感激.

一名幼儿成长的案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针对案例2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她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3]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园长、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应践行尊重、理解、善待幼儿的理念,特别是对张白白这样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断反思,公平地对待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案例3:白白转园了

1.事件描述

2013年9月,张白白的一位张老师考取国编教师,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幼儿园园长也调整了工作.张白白仍然不午睡,邓老师要求她母亲陪伴她午睡.张白白的母亲坚持了一周.有了母亲的陪伴,张白白午睡得很好.但是家长要工作,有时要出差,觉得这样一直陪伴也不是长久之计.在2013年11月,张白白转园了.

园长虽然调整了工作,但仍然关注张白白的成长.2013年12月14日,园长与张白白外婆沟通,询问了白白转园的原因:一是家长陪伴午睡,长期坚持有困难;二是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很孤独,老师为了避免张白白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冲突,把她与集体隔离开来;三是孩子不午睡,给老师添麻烦,也存在安全隐患;四是换了老师,孩子不适应.张白白外婆说孩子得到否定的评价太多,家长特别伤心,比家长自身得到否定评价更沮丧.张白白外婆还反复强调孩子转园与老师无关,只是想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2013年12月,张白白转园一个月后,园长与张白白所在幼儿园的陈老师沟通,了解她的近况.陈老师反映转园第一周,张白白对新园好奇,到处探索;一周后熟悉幼儿园了,一切正常,午睡没有障碍.陈老师给予了张白白肯定的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强;关心他人,老师嗓子不舒服,她还给老师准备罗汉果水;爱劳动,桌子上洒了水,她让老师不要动,她去把水擦干;活动时表现积极、踊跃.

2.针对案例3的思考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期,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同伴肯定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教师首先要用信任的心态去赏识孩子;其次,教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用宽容的情怀赏识孩子;再次,教师应该用独特的视角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孩子潜力;最后,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