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点赞:9153 浏览:341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通过改进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民办大学;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0-0047-02

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以“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将各种有效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教学、动手能力培养和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的特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起到促进作用,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笔者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目前民办大学压缩教学学时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方法.

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程序设计课程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课程.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民办大学学生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参差不齐,总体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忽视了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1].从第一堂课开始就集中讲述零散而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类、对象、组件、过程、函数、指针等,再把该课程分解成几大部分依次讲解.这样的教学安排就给学生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直到最后出现对这门课程厌学的情绪.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手实践能力差

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认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自己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程序设计课程又不是专业课程,学习好与坏无所谓,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因此,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的学生会觉得学习程序设计课程很难,从而缺乏自信心,所以对该课程产生了一种抗拒的心理因素,甚至一上程序课就犯困.

安排的实验中验证性的实验过多,有部分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题目与教材上的例题雷同,并且配有详细的源程序代码及说明.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需要把书上的源程序代码打一遍就算完成实验任务了.因此,有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可上机时头脑却一片空白,无法动手去编写程序,出现了“听得懂,编不出”的现象,导致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失去了信心.

(三)教材不合理,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民办大学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上使用本部的教材.本部的教材一般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这就造成了许多教材不适应民办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要求.

此外,民办大学大部分教材和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研究”上,而且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笔试为主,考试出现的题目无论是填空题、选择题、编程题等,也大多围绕“语法”为中心.其中编程题所占的分值很少,因此,对学生实际编程能力要求相对较为薄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只片面注重了语言知识,而忽略了编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

多数民办大学学时的安排比较紧凑,甚至还要压缩整个学期总学时.因此,学校在安排非专业计算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总学时相对较少,而实验学时数更少.这样实验课内容多学时数少,往往使学生在课内不能完成实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一般安排两个班级的学生(约50―75人)在一个实验室做实验,仅安排一名辅导教师,辅导不能到位.学生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教师指导和解决,挫伤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计算机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在计算机上动脑做会的.因此,计算机教育必须“两手抓”,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加强实验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独立编程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已经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一改黑板加粉笔单一的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等元素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层层剖析深入变得显而易见[2].而且在相同时间里,增加了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提升了授课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可视化编程环境介绍和调试程序等需要操作演示的教学中尤其显现出优越性.


网络教学平台是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一种最新的基于网络的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手段.无锡太湖学院利用校内网网络平台建立了基于Web的教学网站,在教学网站上发布可供学生随时调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如电子课件、授课音视频、课程相关资料等.教学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涵盖了教学资源发布、检索、教学、自学、网上测试、专题讨论和答疑等各个教学过程,该系统可通过校内网和因特网相互访问,是一个交互、开放、易用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这些资源和相互交流,因而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和可选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提高编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到民办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引入“案例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带着任务学,从经验中学,学以致用.“案例贯穿”即选用一、两个案例(如通用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作为课程教学的导引,由案例引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比如通过上述案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使用并掌握计算机程序流控制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相关组件和典型算法等.“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运用在案例学习中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举一反三地解决新任务.这种先实际、后理论,先具体、后抽象的创新模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中做、做中学、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可以减少一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加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3],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无锡太湖学院提出的“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理念,即变“理论引导――案例验证”的教学方式为“引出案例――提出任务――完成任务――提升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可行,效果也较好.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本好的教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就要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并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民办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层次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很大,学方式对不同专业的效果差异也很大.比如:理科学生分析代码的能力较好,而文科生却要相对弱一些.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布置题目或实验的时候,要做到题目、实验难易适当搭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形成梯度.做到既能适应多数学生的实际,又能照顾到部分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

自学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民办大学教育教学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实验课学时的限制,在实验课内让学生完成所有实验既不现实,也不全面.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无锡太湖学院大力倡导课余环节的教学交流、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自学,对批改作业等许多环节都作了明文规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结对子;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按照他们的需求,或鼓励他们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或推荐他们参加计算机编程兴趣小组,或吸收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对教师加强考核和抽查,实行课余环节考核年终评优一票否决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课余环节的管理,调动了学生课余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无锡太湖学院教务处在安排实验计划学时之外,每晚18:30―21:30计算机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自由上机,为学生课外完成实验创造良好条件.这些措施不仅弥补了课内实验的不足,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增加实验课程学时,创设互助学习环境

改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总学时少,理论学时多,实验课学时少的现象.一方面可以适度增加课程总学时,另一方面缩短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能够在计算机上学做程序设计实验.

针对实验课合班上课人数较多,教师辅导不到位的情况,无锡太湖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培养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做实验辅导教师,协助任课教师进行实验辅导;另一方面聘请高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做实验课程导学,学生与学长之间的年龄、语言、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比较接近,进行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有效.因此,学长提出的相关意见和方法,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上述途径,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倡导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互助协作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实验教学辅导效果.

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线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鼓励学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实践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