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模式下的生学术英语写作

点赞:4799 浏览:150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是实践教学,强调互动.团体动力学理论、EAP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学术英语写作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何在主导――主体的理念下完成它的教学设计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建构的目的并提升创新意识是工作坊要完成的任务.

关 键 词:工作坊学术英语写作主导――主体建构支架式教学

一、工作坊内涵

工作坊(workshop),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最初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如今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1]该模式建立在师生平等地位的基础之上,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和体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国外的互动教学历时已久,学科涉及广泛,经验丰富;而我国开展较晚,经验不足.由于工作坊很好地契合了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需要,因此受到学界的青睐与推崇.

二、工作坊的理据背景

1、团体动力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温勒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试验》中首次指出:“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分析单位,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其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被组织到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之中.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看构成团体的成员本身,但已经建立起来的团体,其个体成员动机与团体目标几乎混为一体,所以,一般来说,通过引起社会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2]工作坊模式的实践属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团体动力学所描述的团体系统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参与的形式.

2、EAP理论

学术英语写作(EAW)是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Writing)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EAP又可分为EGAP和ESAP两类,其中前者指普通学术英语,后者指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是指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有学术语境特点的英语教学,是“把重点放在学术环境中某一特定群体的交流需求和行为上而进行的教学,等是基于对某一学科认知、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3]从定义中可以推断出学术英语写作是以真实性原则和交际性原则为背景:即无论从师者的层面还是习得者的层面,真实语料的研读与分析加上真实任务的完成贯穿于学术英语写作的整个流程.而真实性的体现需要实践性理念与实践性环境的有力支持,工作坊模式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理论.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与合作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从而达到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4]定义中的外界即是指合作学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工作坊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坊运作模式

1、构建前卫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师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诞生,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根据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学者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5]研究生学术英语工作坊的运作正是依据此理念构建并展开的.具体模式如下:[6]

图表1主导―主体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工作坊模式

2、教学设计

(1)构建目标

经过多方协商与讨论,X大学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术英语写作,目的是满足该校研究生完成学业的要求:①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②写出规范的中文期刊所要求的英文摘 要.

(2)构建内容

学术英语写作以真实的交际任务为依托,针对教学目的,该课程的内容架构确立为:①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诸如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摘 要及各组成部分语言特色的研读与陈述;②摘 要改写;③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④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

(3)构建手段

根据X校研究生的入校成绩及学习特点,为保证研究生建构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采取师授、师助+互动(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设计、组织教学的地位和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理念.所谓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所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如同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支架式教学由五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4)具体操作

材料准备:任何写作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学生被要求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数据库检索与本专业相关的优秀的期刊学术论文,并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每人选择出8-10篇以备工作坊使用.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教师的授课要采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方式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授课内容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展开,并且在课程的行进中以问答的方式一对一或一对组地引导学生思考.其次,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模型及其语言特色.

独立探索与协作:教师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学生以手中的论文为范本,以小组为单位(通常由6-7人组成),积极展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研讨,并对比自己手中的论文和教师案例所涉各组成部分模型的异同.各组商议之后,组长汇总意见,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结果,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还可以提出异议.课后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共商的协作学习――追加任务:即每位同学利用自己手中的范本拍摄一段视频,分工陈述或评论写作各部分的模型和语言特色,其中要加载PPT展示,目的是进一步监督学生的建构过程并强化建构效果.摘 要的写作建构安排在论文各组成部分之后.原因是摘 要的写作要以各部分为基础.由于第一学期研究生还没有开题,摘 要改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任务,但同时允许实写(有些导师布置了研究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互动研讨与陈述,摘 要的写作建构由学生自主完成.

工作坊模式下的生学术英语写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写作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根据X校的研究生英语课时安排,期刊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论文的写作流程遵循这样的模式:研究生论文第一次提交、教师第一次反馈+研究生论文第二次提交、教师第二次反馈+研究生论文第三次提交、教师(包括外籍教师)第三次反馈+论文发表+修改.从该模式可以看出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是研究生独立探索与师生协作的结果.并且在该过程中按照发表的要求,融入期刊论文格式建构项目,其中包括题目撰写、引用、图表和参考文献等.

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已经不能满足互动教学的目标需求,工作坊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参与的环节多,因此形成性评价更客观、更具有连续性.无论在论文结构的建构阶段,还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阶段形成性评价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融入教师的笔评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口评.除此之外,网络评价和小组自评与互评也在形成之中.

四、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效果分析

1、与传统学术写作的比较

传统的学术写作教学实际上也含有互动的因素,但局限性大,多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而工作坊模式把这种互动扩展到生生之间,因此学生的协作精神、自我建构能力和自信心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课程互动的各个环节起主导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及的.

2、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罗杰斯认为:“适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等.”[7]如何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已是当下高等教育所承载的使命.适度的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如何提供?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体现着合作学习的含义,即这种合作不是顺从、妥协和等待而是以独立为基础的相互认同和相互接纳,体现出学习过程个人化和社会化的相互融合.据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术英语写作改善了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心理氛围,使他们能够在更加宽松与和谐的环境下竞争,促进了他们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而创造性正是受到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情绪.Isen在1985年通过实验总结出了正面情绪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检测说;我国学者卢家楣等人在2005年通过教学现场实验验证了正面情绪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检测说.因此工作坊模式所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面临的问题

如何构建语言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稳固而有效的链接,是当下面临的问题.语言教师负责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问题、语言应用问题以及把关论文出版的格式要求.但语言毕竟是信息的载体,学术论文信息的可行性、真实性以及逻辑上的正确性等都需要指导教师的鉴定与评判.因此工作坊模式下如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就成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成功发表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