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的重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点赞:10963 浏览:448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重庆直辖以来的就业变动情况出发,以重庆市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市级骨干高职院校为例,分析重庆高职专业设置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专业设置的三点建议.

【关 键 词】专业设置;就业

一、直辖以来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

直辖以来,重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动,1997年,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为57.6:18.3:24.1,2011年调整为38.1:24.7:37.2.其中,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呈快速下降趋势,由此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在1997年后呈较快增长,相比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增幅较大.从分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变动可知,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由第二、三产业吸收了,特别是第三产业.

就业弹性表示,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就业弹性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定义测算,通过构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测算.由于本文主要是通过就业弹性来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并不考察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关系,固采取就业弹性的定义进行测算.通过测算发现,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仅在1998、1999、2000、2006年为正值,其余年份均为负值,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所需从业人员是在减少的,2001年-2003年的减少幅度较大,近几年的减少幅度较小;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始终在小幅波动,其值均为正值,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始终在增加,变化幅度不大;在2005年以前,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负值,低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2005年后,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快速增加,其增加幅度超过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的增长幅度,表明2005年以来,第二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明显增加.简言之,从直辖以来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变化情况可知,未来重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怎么写作于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而由第一产业脱离出来的从业人员,在转入第二、三产业从业的过程中,也需要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这也是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见表1)

二、高职专业设置对就业的影响

截止至2012年12月,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共12所,以这些学校为例,为第一、二、三产业怎么写作的专业大类均开设有部分专业,并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上.从总体上来看,当前这些学校的专业布局是符合重庆市就业情况变动趋势的,但从专业数量、结构等方面来看,专业设置对就业仍有一些不利影响.

(一)专业设置趋同,就业竞争激烈

据调查,按一级大类统计,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大类、土建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是开设学校最多的几个大类.但各大类开设的专业数量不均,财经大类开设专业数量最多,其次是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开设的专业数量也较多,而旅游大类专业开设数量仅为2门.从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开设学校最多的几个大类,所开设专业数量仍偏少,这几个大类开设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14%、10.86%、10.86%、1.14%、10.29%、8%,这几个大类开设专业总数占目录内专业总数的比例为54.29%.据此,说明所调查学校的专业设置趋同程度较高.专业设置趋同,意味着学校所培养的同类人才较多,从而导致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二)热门专业不足,就业供给不足

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学历层次的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专业发展情况却未能很好地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产业发展需要来看,未来重庆市的产业发展重点将是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与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需要.从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数量来看,未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等一级类,专业开设数量偏少,专业开设率分别为59.38%、65.52%、42.86%、43.48%、63.89%、25%.

(三)专业调整缓慢,就业压力累积

为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要求,重庆高职院校历经多年发展,学科专业门类逐步增多,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全面.虽然重庆高职院校开设了部分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但投入明显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远低于本科院校,且与招生数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学校的学费收入也直接取决于招生数量,而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系不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更重视吸引大量的优质生源,而不是就业问题.此外,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师资不足,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为缺乏,专业设置和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立足于自身师资等条件,导致专业调整较为缓慢,人才培养较为滞后,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专业设置建议

由于高职教育具有周期性,专业调整往往滞后于人才需求.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尽可能缩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时滞,消除专业设置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政府宏观调控,增强专业设置自主权

为避免专业趋同、专业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同时放宽自主权.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主要是使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灵活地对专业进行调整、合并、取消或新建,使其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政府为了确保放权而不乱,应当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指导、规范专业设置,通过控制财政拨款和专业评估,避免学校在专业设置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基于就业的重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子信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学校发挥主导,形成专业设置新机制

学校是专业设置的主体,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明确办学特色,与兄弟院校错位发展,围绕特色发展加强对现有专业的调整.根据重庆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地域条件等方面优势,优化现有专业,适当发展新专业,开设经济建设中需求量较大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逐步形成既突出办学特色、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专业体系.二是要调整专业的生成路径.在实践中,专业形成的路线应该是“课程――专业”.当新的职业提出了稳定的人才需求,且学校可以开设配套课程,师资、场地、设备等条件具备时,专业才得以设立.而就高职院校开办专业的情况来看,通常新专业的论证、建设在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条件准备在后.因此,调整专业的生成路径,更有利于增强高职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和怎么写作性.

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专业建设开放性

国外很多高职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专业的设置充分吸纳了社会意见,使得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可帮助我们少走弯路.重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增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渠道、出台相应的措施,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一是建立由高职界、产业界及政府部门等多方代表共同组成的高职专业建设协调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评估、监控、引导等进行宏观协调.二是发展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和排名,提高专业建设的透明度.三是明确校企合作中,合作单位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利益机制,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郝福锦,蔡瑞林.竞争战略视野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探析[J].价值工程,2012(12):256-257.

[2]刘军丽.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9):92-94.

[3]胡家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