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推进就业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点赞:10391 浏览:371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全面提升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实施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体系改革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 键 词:工学结合;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61-02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导向是就业,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生在课堂教学获得的理论知识和校外工作获取的实际经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任务;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二、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和涉外经贸专业知识,具有外贸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涉外经贸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因此毕业生主要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行业从事商务英语应用、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等工作.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合资和独资企业急剧增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外贸运作常识的外贸英语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该专业毕业生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但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2007―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调查中,外贸英语排第七位.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部分英语课程设置仍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一线实例;教学以教为中心,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理论相脱节;教学与岗位能力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就业导向”被束之高阁,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因此,要想提高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大力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使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更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就业质量.

三、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外贸英语课程

科学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特别是与工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外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打破原有的外语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一套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体系.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将课程模块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某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设置.特别是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模块,更注重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方写作技巧、涉外导游、涉外文秘、货运写作技巧员等职位要求,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金融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

表1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外贸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一支强大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一个好的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们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功底,同时又需要有丰富的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外贸英语的授课教师大多分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士或硕士,英语基本功扎实,但是缺少外贸工作的相关经验;另一类是常年从事外贸工作,对外贸业务精通,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的实践经验,但是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

工学结合推进就业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贸英语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17名教师中,最终学位为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教师为15人,2人为管理学学位.在全部教师中,有2人有外贸公司工作经验,1人有海外商务专业留学背景.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外经贸行业实践经验和对国际贸易实质性的了解.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的外贸英语师资队伍,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聘请教师.这类教师既可以是本校外贸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在外贸等相关企业工作的人员.这种方法见效快,需要的时间周期短.他们的强项是外贸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但是这种教师也存在弊端,他们的英语功底不是很扎实,此外,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师的责任心也因人而异.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这种培训包括让现有教师深入外贸相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以较快提高英语教师的外贸业务知识水平,也包括让有一定外贸经验的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但是有利于英语教师扎实掌握外贸行业的业务知识,是建设一支稳定师资队伍的必然选择.

三是加强教师团队授课.只有团队化的师资才能满足模块化的教学需要,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突出优势.英语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以讲授基础课为主,具有外贸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以讲授专业课为主.因此,在外贸英语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打造一支形成梯队的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突出、合作能力超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对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定位以及自身条件,外贸英语专业改革了原有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理论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教学活动累计为1年.该专业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在原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1周的语音训练,1周的翻译训练及6周的专业实习,使实践环节从原来的30学分,占总学分17%增加到了现在的43学分,占总学分21%.

第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突出实践的专项性.以新增加的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实践环节为例.专业语音训练设置在第二学期,时间为一周,之所以定在此时开设是因为学生刚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学习.语音训练的辅导教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逐一记录成册,然后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训练,最后评定成绩.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教师认真严谨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此项实践环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

第三,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现在多数外贸英语专业实习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得到实际锻炼,而学生的毕业论文又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该专业实行了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进行公开,并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让学生直接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具有相关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是理论教学延伸的主战场,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必要环节.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演习”收到应有的效果,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实行校企合作.目前,该专业已经与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学、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金诚木业有限公司、兰州大信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实施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但现阶段的实习基地也存在着数量不多、实习内容不全面等问题,需要时间逐步解决.

黑龙江科技大学提出就业工作“三条线”思想,即生命线、感情线、稳定线.“三条线”思想已深入人心,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核心,把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作为与学生家庭密切相关的感情线;把就业质量的高低作为社会和谐的稳定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导向是就业,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十分吻合“三条线”思想,是经过实践论证的适合外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后要继续加以实践和改革,以适应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