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的

点赞:11226 浏览:4614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工作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在准入机制宽松、师资条件较弱及培养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 键 词:会计专业硕士教育问题改革

一、会计硕士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可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进行简单传统的会计工作,能够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相当缺乏.为了解决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与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MPAcc)教育试点工作,面向社会招收有意在职攻读会计硕士的人员,入学考试的方式为联考制,学习采用学分制,授予修满要求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经过五年的实践,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力,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招收应届本科生攻读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全国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由原来的21个扩展到了105个.随着会计硕士(MPAcc)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需求与高级会计人才的供给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关于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级会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当前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准入机制过于宽松

就准入机制而言,2009年以前,会计专业硕士(MPAcc)仅限于具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并且从事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报考;自2009年我国批准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报考条件放宽,取消了工作经历的限制,考试科目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而自2012年起,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考试科目只有英语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门,管理类联考的内容包含高中数学、逻辑、作文等.初试时,对报考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考生在会计基础知识方面和高等数学知识方面均不作要求.尽管,初试时不考核会计相关知识可以使各个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攻读会计专业硕士(MPAcc),进而促使会计专业向多元化发展,可是由于大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或者仅初略接触过会计,会计基础知识的欠缺会影响其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探究.其次,我们认为会计专业硕士(MPAcc)属于应用型会计高端复合型人才,而高等数学是研究和解决许多会计问题的工具,比如对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工具定价模型的研究,对财务管理方向的学习等都需要借助量化模型来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因此,会计专业硕士的准入考试中不应仅考核初等数学的内容.

2.师资难以满足培养需求

目前,大多数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都为每个会计硕士研究生配备一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大都来源于高校,属于科研教学型人才,而校外导师则一般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其中不乏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尽管这些资深高级会计人才被高校聘为研究生校外导师,但是由于本职工作所限,难以全方位、全身心投入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当中.这样就容易导致,实际上和研究生们接触最多的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这些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从未从事过和会计相关的工作.而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培养重点是在会计以及相关领域掌握必备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合理解决会计以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学生仅在学校里学习是很难具备这些能力的,学校必须加强校外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到实务中锻炼,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业务活动,从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来学到知识.因此,校外导师积极配合教学和耐心指导学生是会计硕士(MPAcc)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看来,如何使校内、外导师做到教学互补,高效发挥作用是一个会计硕士培养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培养模式缺乏个性

当前,我国共有105家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单位,尽管这些培养单位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的培养模式都大同小异,大多都没有体现出它们的办学特点.由此,学校的名气大小和录取的比例成为考生们在选择报考院校时考虑的重点,很少学生会去关注自己将在未来两年到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学到些什么.大部分培养单位的会计硕士培养模式参照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设计,这样会使得会计专业硕士比上(会计学术型硕士)不足,比下(会计专业本科生)有余,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鸡肋”.以课程设置为例,我们知道会计专业硕士(MPAcc)属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重点应是使他们在会计以及相关领域掌握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并具有合理解决会计以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因此,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目前的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在设计时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及论证,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较普遍的做法是参照会计学术型硕士的课程体系来设计.由此看来,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单位有必要在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使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各具特色.

三、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改进

1.改进准入机制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改进,首当其冲的是应该改进其准入机制.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应该是:第一,在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入学考试初试中增加高等数学相关知识的考核.增加高等数学相关知识的考核可以使有意愿攻读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考生,在复习阶段加强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良好的高数功底是其今后研究和解决会计问题的有力保障.第二,在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入学考试初试中增加会计基础知识的考核.目前,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仅在复试中对考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查,而笔者认为可以改成在初试中考核基础会计的知识,在复试中再进一步考核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在初试和复试中都设置会计相关知识的考查,可以使得非会计专业的考生更加重视会计知识的学习,做好学前教育储备,使其入学后的学习更具衔接性.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的是一支教育理念科学、知识结构合理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面对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育要求的情况,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可以为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派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解决学院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匮乏的问题;其次,学校可以加快引进在政府、大中型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中任职的既有实际财务工作经验,又具备管理理论知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教授,并要求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承担一些硕士课程的讲授工作,增加学生与其沟通交流机会.

3.采用“菜单式”培养模式

会计硕士(MPAcc)菜单式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分析之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会计硕士培养菜单供学生们选择,而学生们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的专业基础、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可以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更具特色.“菜单式”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如下(见图1):

3.1评估小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单位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应该包括每个研究方向中具有硕导资格的教师和专门负责会计专业硕士就业的老师.待学生们入学后,评估小组的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会计基础、科研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往能力进行评估,并建立个人评估档案.

3.2学生了解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资源.学校派相关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学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的特点、硕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实践教育的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的趋势等情况.

3.3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等情况,结合考虑学校的培养条件以及前期评估结果选择导师和确定研究方向.

3.4学校提供培养菜单.学校应该根据教育资源,结合社会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菜单.其内容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单位、毕业论文、学分设计、考核办法等各个方面.以实践教学为例,会计硕士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银行证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其中企业又分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而实践教学课程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职业语言、职业思维、职业方法等,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

3.5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导师与学生做深入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而学生则需要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就业趋势.在此基础上,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培养菜单中的每个项目里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3.6学校根据菜单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菜单式”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模式更为精细,同时也更具个性.第七步,用人单位挑选人才.在“菜单式”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必然各具特色,适用于各个类型的机构.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可以通过毕业生们的个人评估档案和“培养菜单”,详细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培养过程,找出所需的会计人才.

3.7建立反馈制度建立会计硕士培养质量反馈制度,以市场的需求与反馈信息作为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出发点,不断改进会计硕士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