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结题报告

点赞:24306 浏览:1092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似乎明白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而是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文化修养.但课改多年来,美术学科还存在重技能略感知、课堂重实作略赏析的现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美术素养,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反观美术欣赏教学现状,确立了以《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为研究主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依据及必要性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标》中指出“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从而获得终身的、可持续的审美创造力.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2、目前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课型)不被重视.我区现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册美术19课,专题欣赏只有1-2节课.市区级赛课活动中,容易出课堂效果的往往是实作课,许多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只看学生的绘画作品等于是,美术课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级赛课的“指挥棒”导向,学校的评价标准,让许多教师放弃上欣赏课.

(2)欣赏课教材与学生认知脱节.我区现用人美版美术教材,每册一般在开始和结尾各安排一节专题欣赏课,但这些课程的内容普遍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脱节.出现知识性、专业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课程一旦游离于学生感知之外,欣赏难以直抵心灵,触动共鸣.长期下去,学生与老师都会丧失教学兴趣.

(3)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与欣赏课发展的不均衡关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尽管,我校的美术教师均为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教师,但欣赏课教学关乎这个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其他领域知识、理论结构、表达方式等综合人文素养.对于综合性强的欣赏课教学,大家都感到难以驾驭.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结题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欣赏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课题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2、小学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同时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收集整理适合各年段的欣赏媒材.

2、探索小学各年段适合学生欣赏的美术内容,形成专题欣赏课.利用平时的教学,养成随堂欣赏的习惯.

3、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赏一幅名画.

4、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鉴赏水品.

5、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美与生活的认识及应用.

6、使欣赏课程专题化,常态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赏课程.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我校各年段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

2、文献检索法:查阅资料,了解欣赏课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3、实验法:将我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年段进行实践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针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研讨、分析.

(三)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3)讨论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及开题报告;(4)尝试研究.

2、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调整课题实施计划;(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总结反思.

3、后期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文字与光盘资料.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获.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掌握了欣赏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让学生评述,他一般都只会说色彩鲜艳、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简单、表面的评价词.这是由于学生对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内涵没有深入挖掘.通过欣赏教学后,学生逐渐明白,鉴赏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一般欣赏一个作品,先要看整体――看局部――看神态,进行初步感知;接着了解作者――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因――了解作品技法来自何种流派,进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维作者意图及作品思想、价值意义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人.

2、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看、讲、辨、谈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研究阶段,有30人次参加全国、市、区级各类绘画比赛,获得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9人次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