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1)

点赞:4619 浏览:179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断走向文明.文明人除了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语文学习,是陶冶情操、形成品格的过程.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去接受文学作品中丰富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逐渐变得丰富、高雅、纯洁,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关 键 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37-01

目前小学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能正确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没有高远、健康的人生目标,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情感方面,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和帮助别人,对于别人的关爱和帮助,他(她)也没有怀感恩之心,为人、处世和学习缺乏良好的态度,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缺失.就语文课而言,它更应该发挥它应有的德育功能.

1.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怎么写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2.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小学德育教育(1)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把握好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德育渗透而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毕竟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育为主体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好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穿插的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教师要有侧重点,不能一味的偏重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4.德育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是小皇上就是小公主,他们自私心较强,说话做事不顾及别的孩子的感受,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独立性极差,生活中从不节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等,这就注定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这些实际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针对学生自身问题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受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检测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