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的联系

点赞:4597 浏览:138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基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教育,而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乃至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关 键 词:数学;素质;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基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教育,而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乃至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一、什么是数学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即,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它与人的生命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因而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为特征的自然素质和以品德、专业、审美、技能、劳动等为特征的社会素质.因而数学素质是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数学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形成量化意识,用科学的观点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可以说数学意思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看到太阳能的蓄水容器时,就能想到使用相同的材料将容器做成圆柱体和棱柱体那个的容积更大的问题,就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体现.


2.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般包括数学符号系统、数学的教学语言,它是数学交流、传达的载体.

3.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在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计算、作图、计算机的运用等.在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发现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级技能,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数学创造.

4.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猜想与想象等,数学中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数学素质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用技术,运用定量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并将研究对象定量化,是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提倡的普通教育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从目前的数学教育看,由于受升学考试、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影响,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看重书本理论,缺乏社会实践,使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素质教育内容应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的联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数学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数学是人类几千年来实践活动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家数学领域的探索过程和杰出成就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同时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图形、符号等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使学生不仅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能力,并且能形成思想的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

文化知识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文化知识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等要素.

(1)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改进数学教学方式.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好数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

(2)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渗透观察、发现、建模、检验等数学思维特征,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和掌握数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为重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水平.

(3)目标是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数学能力发展方向主要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心理素质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一般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智力素质是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心,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同发展阶段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批判性.

(2)非智力素质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由于正常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并无明显悬殊,因此影响学生成绩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从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情感交流及增强学习毅力等方面加强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团队意识,感受个人努力与集体智慧的关系和力量.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