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优化

点赞:17876 浏览:8119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是吕叔湘先生早在1980年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评价.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这足以见出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学好语文自然就涉及到一个方式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与学习能力交相互动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的总称.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学工作.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教学热情,努力实践着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等一些全新的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检验中,却发现在新理念指引下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达到令人感到满意的效果.有时,似乎又成了新课改的一种无形的障碍.因此,我认为,在继续贯彻执行新理念的同时,要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作进一步的优化.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滞后性

我国的语文教学如同中国古老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注重文字的学习,强调讲、读、抄,学生们每天在重复着繁重地学习任务:抄生字、抄课本、背课文,接受老师的检查,一切都在老师的操纵之下机械地运作着.而一但离开了老师,就仿佛失去了臂膀.

由于传统的课堂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在我上小学时,语文课基本就一个模式:读课文、写生字、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而这里的“中心思想”多数是老师报给我们,要求我们背诵.因为,在考试时,能考上很大的比分.可是,作为学生本人的我根本就没有去作任何思考,时间一久,自然就都还给了老师.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滞后性,在对教学实践的检验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因此,语文学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把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学”及“怎样学”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一定要彻底改变“你教我会,你不教我不会”的局面,使学生由“我学会”变而成为“我会学”.改变语文教学“重结果、轻体验”的格局,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极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习方式改革的极端化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新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但是,某些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新课程新理念时却走上了歧路.

首先,表现为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时,出现以形式为中心,而忽略了实效,轻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基础教育重要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那些忽略了基础知识传授的探究,是空洞的、毫无价值的教学组织方式,这样,必然影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影响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在革新的同时,盲目地除旧.旧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我认为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再有,方式的定位不能因人而设.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即使同样的学习材料,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体悟.例如:一段优美的文字,有人喜欢读中感悟,有人喜欢画中感悟,有人喜欢与别人的交流中感悟等等,因此,我们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采取同样的学习方式,不能千篇一律.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优化

经验是在众多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作为语文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方式,也应进行优化,以使其能进一步地适应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

虽然我们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能被轻视的,一方面,教师要指引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路标,引导其向更高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再有,我们的新型学习方式也需要我们的教师去指导、组织,才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优化呢?我觉得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有人要问,文章讨论的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应该着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怎么首先就提起对教师的培训.其实,这在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就已经提及到了,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点、转换教师角色、改革教学方式.然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离不开我们的教师培训.在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确保师资培训工作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在培训方式上,要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组织运用新型学习方式引领同学们学习.因此,我认为加强教师培训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要通过培训,促进每位教学工作者都成为能教、善教、乐教的角色.

2.激发学习情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小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劣互补

自新一轮课改开展以来,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新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而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则被偏废,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是极端主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好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利于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方式,都是好的学习方式,应以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而言,不能以时间差作为批判的理由,割杀“传统”.


4.探究不能流于形式,要以实效为重心

教育的目的是学知识,学本领.语文教学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出现了为“新方式”而“新方式”的造作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拿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来看,有的老师为了展示新的教学理念,未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了解内容,就开始进入讨论,探究状态,学生自然无话可说,“讨论”的前提是在你的大脑中要有对“这个内容自己要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我们看出,对于新型学习方式的优化,首先开展的工作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产生兴趣便会产生一种自主求学的源动力;其次,我认为,改革应本着一种客观、实用的原则,只要利于语文教学,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发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切不可走改革“极端化”路子,不能搞花架子,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