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学学中悟

点赞:4012 浏览:154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面临了挑战,我们不能按照老一套的方法对待新一辈的学生,不能把学生当做“考试的工具”,而要顺应学习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课堂自然流畅的生成,引导学生去体验英语语言之美.

关 键 词:顺应规律学生主体课堂生成注重体验

一、背离规律,适得其反;创设氛围,注重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成绩,功利主义的教学法大行其道.有些英语教师创造了所谓“语言点教学法”,据说还有点效果.这种方法就是先讲语法知识,让学生记住语法,然后,用语法去套语言.

当然,这种背离规律的方法,最终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常听到老师抱怨:这个语言点讲过多少遍,学生还是记不住.很明显,这种方法是把应对考试题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未把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任务,只能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方法,等于让英语脱离了生活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语言点教学法”看似简单高明,实则像把各有风情的,变成一幅幅X光照片上的骨架,又怎能让学生辨得清她们的容貌、风采和衣着呢?

有位特级教师曾提出:过去把教师比作太阳,而学生是需要太阳普照的“万物”,这样的教育观,应该被抛弃.今天,教师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要把对学习结果的追求,转为对学习过程的追求,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切实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办法为他们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训练中感知,认识在训练中生成,知识在训练中增长,能力在训练中提高.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不是拔苗助长,把知识硬塞给学生,或将技能硬是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笔者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听、说、读、写、译,而是掌握一种语言独特的运行逻辑,体会语言自身那种微妙神奇之美,感知由语言传达出的丰富情感,认识由语言营造出的广袤世界.一言以蔽之,就像我们能够自由娴熟地使用中文一样,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终极所在.

二、崇尚本色,适度包装;顺其自然,灵活引导

2012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资深专家们对那些依照预设的教学目的按部就班的授课和过分包装的课堂评价不高.而几位虽未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却能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而灵活引导、巧妙点拨的教师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笔者从中感到:课前当然要有教案和预设目标,但真正的课堂是千变万化而无法预设的.作为一名为学生解惑的教师,每当发现学生的新思维时,就要抛开预设的PPT,面对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有预设的课堂教学也许是成功的,而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才是更成功,更精彩的.

反观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总能听到老师这样地要求学生“请同学们将课文快速浏览一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仍不停地催:“快!快!”.当大部分学生还游离在课文之外时,老师已经匆忙地将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活动一一展现.此时,如果问题的难度小,学生就能应答.但如果是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茫然,课堂就沉闷.评课时,总是有人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是学生的水平低,能力差.其实不然,给足时间让学生走进课文,才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为讨论而讨论,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其实是老师走了过场,赶进度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笔者主张让本色回到课堂.在此处,“本色”指的是不要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照本宣科、按图索骥,而是创设让学生思考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流动起来,让课堂迸发出蓬勃地思考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生成新的认知,而不是单调僵化的一家之言.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黑色幽默:周一,走向深渊;周二,路漫漫;周三,夜茫茫;周四,黎明前的黑暗;周五,归心似箭;周六,苦恼人的笑;周日,被遗忘的角落.虽是笑话,但反映了目前教育的现状:学习无乐趣,学生学得苦;学习效率低,学生学得累.

低效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接受;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有效落实少;重复训练多,能力训练少.最终结果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

教中学学中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课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跑道,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到达目的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教科研人员的实验表明:学生对读过的内容能掌握10%,听过的能掌握15%,写过的能掌握25%,做过的则能掌握80%.国内有一名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的“黄金法则”:以练为主,讲、练、批、评相结合.先练后讲,不练不讲;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习.就英语课来说,一节英语课的高效与否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怎样,而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多少.课堂教学“黄金法则”的提出,重构了教师、知识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教师组织的“练”促进了学生与知识的高效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了教学资源的消耗,从而保证了高效课堂.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

四、掌握规律,循序渐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任何一门知识,包括英语,都自成系统.接纳新知,还需贯通旧知,组成新的知识结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其成就感,由易而难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是以遗忘规律为依据的.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所学知识在一个小时之后,学生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40%左右;一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3,到第六天下降到1/4左右.人们的记忆呈现先快后慢,最终趋于平稳的规律.

所以,只有进行及时、经常、合理地复习,才能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每次复习时应合理安排时间,无需太多;应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便能事半功倍.

笔者参观过的一些国内外名校,其共同的特点之一是坚持不懈地紧抓背诵.早读时,校园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中午和下午自习课则由老师来抽查检阅.正是这种看似“死”的方法,才造就了学生“活”的英语素养.这种“死去活来”的读书法,值得提倡.有人说“年轻时背书就是建立个人的精神账户,以后一辈子就可以随时从中支取.”听懂的知识容易忘记,因为学生只是旁观者;而背诵则是记忆的过程,学生变成了参与者.所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付出了劳动,增加了体验,自然就会理解深刻,娴熟运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积累,就没有学习,更谈不上创新.英语学习,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