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点赞:5054 浏览:170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化改革教学方式;更新课程观念,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教学过程意义上的真正改革,那么现代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呢?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到全面的发展.

二、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多年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首先,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因为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其次,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不会把事做好的.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更新课程观念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过去我们对语文的理解偏重于工具性和思想性,忽视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没有语文的存在,一个人不是等学了语文才会用语文,从社会的环境之中对语文早以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其它的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从语文的自身的特点来考虑的.

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的引导.语文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除了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渠道.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