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育能力缺失的与

点赞:15463 浏览:684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来源于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是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师表现出教育研究能力缺失,根本原因是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不突出,教师资格培训质量不保证,在职教师专业培训良莠不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源头抓起,以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 键 词: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对策

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没有科研能力,就永远不会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工作与实际教学工作相联系,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教育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将科研中的新方法,新观念与教学结合,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但目前中学教师研究能力缺失,下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策.

中学教师教育能力缺失的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分析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来源于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培养.一般地,教师教育机构可分为职前教育机构和职后教育机构两类.其中,职前教育机构主要指师范院校,职后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有教育学院、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机构、中学自身设立的教师发展学校或校本培训机构等.在这两类教育机构中,职前教育机构的任务主要是为培养未来教师打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职后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提高教师的能力.这两类教师教育机构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有这两类教育机构来对教师进行教育,按理说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但在现实中,为什么又表现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呢?下面从两类教育机构加以分析.

(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不突出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师范院校的培养.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研究能力素养作支撑.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未能很好地突出师范性,这是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我们都知道,教师专业有“双专业”的特点,所以我国的师范院校一般都采用“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模式来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育.用这种教育模式来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师范生既要精通学科专业,也要通晓教育学科专业.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要突出教师“双专业”的特点,必须在这两类不同的学科中寻找均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相比之下是一边倒的.具体表现在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仅占总课时的7%~11%,学科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占总课时的89%~93%,这种一边倒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我国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教师是“知识型”而非“研究型”或“专家型”.在我国一千多万教师中,“教书匠”型的教师多而“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少,这跟我国师范院校长期以来的教师教育模式是不无关系的.此外,在我国现行的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中不能突出教师专业特点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学科课程的结构单一,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学科教育学)一统天下.教育学科的课时少,课程结构单一,要突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难的.

(二)教师资格培训质量没保证

教师职业是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为了缓解就业的压力,同时也能把一些非师范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我国在近几年打开了教师就业市场,让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机会竞争教师岗位.考虑到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欲到教师行业就业,在职前必须接受“师范性”的专业培训.于是各级教师资格培训应运而生,培训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培训是重视教师专业特性的表现,但就其实质而言,一些地方的教师资格培训的质量很难保证.原因有三:(1)不规范.举办这些资格培训的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这些部门举办的这些资格证培训班(或岗前培训班)确实是为择业者获得教师资格证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求职人数较多,举办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对求职者是来者不拒,报名的人越多越好,只要报了名、交了费,到大礼堂里参加了“培训”,接受了“考试”,最后几乎都得结业,并顺利获得教师资格证.(2)时间短.从培训的时间而言,这些教师资格培训时间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二个星期,在短短的时间里所进行的专业培训,很难保证他们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3)与师范教育脱节.师范院校虽然能培养教师,但是无权发教师资格证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为了获得教师资格证,还必须接受“培训”,甚至学了四年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还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岗前培训.可见,这些岗前教师资格培训,貌似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视,实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亵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大学里接受了3~4年的“渗透式”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还显能力缺失,这种培训能对求职者的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有多少帮助,确实值得怀疑.

(三)在职教师专业培训良莠不齐

近几年,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国家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这是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重大举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江苏等地,实行学分制,不少中学与师范院校联合成立教师发展学校,这些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由此看来,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机制,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大部分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对策

既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凸显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应突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对职前的师范教育和职后的教师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就师资培育的过程而言,师范院校不能只限于职前培训的任务,而必须以其教育研究为基础,并强化职前教育、实习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只有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才能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一)突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师范教育改革

师范教育要突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所应具备的条件入手进行教育改革.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养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师范教育改革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1)充实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教育研究无疑是纸上谈兵,教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虽开设有教育理论课,但这些教育专业理论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在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形成比例中,大学前的教育占18.18%,大学期间占11.11%,而职后却占70.7l%.可见传统的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如此小.(2)切实抓好教育实践师范教育是为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师范生进行教育实践锻炼对师范生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师范生而言,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教师,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扎实的实践知识.“教师会教书的条件之一是知识,其中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实践性知识比理论知识更重要.(3)关注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基石,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师范生从业后的教育研究能力不可能得到发展.众所周知,我国培养的人才到了大学以后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我们因此常常指责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但是,我们都十分清楚,相当一部分中学教师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如果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的素质都很高,他们毕业后在教师工作岗位上能关注他们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可缓解所培养的人才的“后劲不足”的问题.教师职业的发展主要是职后的发展,职前教育只是为职后的专业发展做准备.所以师范院校除了要关注师范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外,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师范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师范院校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发展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知,这是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大学里,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应重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反思、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探究、学会撰写科研论文等.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良好的个性,为以后的专业发展积蓄底蕴.再次是要让学生学会共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教师、同学合作,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完善自己,这也为师范生从业后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打下基础.这个过程可以说也是对将来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演练,这种经历对师范生来说可能是终生受益的.最后,有了前面三个学会之后,学会生存、学会怎样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规范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岗前培训

吸收非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中学去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吸收新血液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非师范教育与师范教育毕竟不同,非师范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为确保教师的专业地位,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从事教育工作,在从业前必须要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大学教育+师范教育”模式,即学生大学毕业后再接受1~2年的师范教育正充分地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不一定要照搬别人的模式,但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从事教师职业前接受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并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各级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教师职业岗前培训前应按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以保证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着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学必须按国家颁布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要求着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1)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划出一部分教师教育培训经费,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3)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规定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应达一定的学分,并以此作为教师业绩考核、晋升的依据.(4)各中学与师范院校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捆绑”起来:师范院校给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中学给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双方得利,促进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5)进行校本培训,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