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

点赞:4617 浏览:123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从常识教育过渡到科学教育,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一现象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且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走在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沿,承担起这个重任.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着手点,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以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2;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45-0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幼儿常识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幼儿科学教育》;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从常识教育过渡到科学教育,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一现象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且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走在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沿,承担起这个重任.

一、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随着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掌握、分析最基本的自然常识、科学常识,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把掌握的科学知识用最浅显、最明了的,可以让学前儿童接受、理解、并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究而习得,同时还要与孩子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事物结合到一起.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学前科学领域活动的引领,只有教育教学的理论及技能还远远不够,学生还必须要有浓厚的科学底蕴才能很好的胜任,尤其是幼儿园一日常规中各个环节所随机触及的科学内涵.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成因分析

(一)高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类课程设置不足

以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钢琴、舞蹈、美术实践、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幼儿园课程论、0-3岁婴儿保育与教育、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史、儿童弹唱、书法、幼儿教师礼仪基础与口语训练、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纲要》解读、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评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学前教育改革研究、幼儿园环境与玩具制作等等.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科学教育课程只有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设在第四学期,只有32学时.在课程体系中根本没有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难以适应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必然造成学生科学基础薄弱

在目前,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招收文史类学生,有很多高校的招生对象还有一部分的幼儿师范的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他们接受的主要是文科课程教育,这就造成学生理科知识结构的严重不足和缺失.虽然在初等教育阶段他们曾经学习过理化生等课程,但是并不系统,不能构建他们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不能对自然科学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初等教育阶段有关天文学、宇宙学等方面的常识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更是基本涉猎不到.加之文理分科之后,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对既有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缺乏巩固和提高,上了大学之后,连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都知之甚少了.更不用说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前沿知识,学生们更是一无所知.在以某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看,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和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在访谈中,多数学生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感到非常的困惑和畏惧.


(三)学生缺乏独立开展儿童科学教育的能力

学前专业学生在设计和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面,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选题不恰当、表述不清晰、材料准备不充分、环境利用不能有效支持开展活动、活动设计与指导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轻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突发情况、不能正面准确回答相关科学问题、不能把科学教育有效的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充分融合等问题.因此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几乎都会回避科学教育类的课题.

(四)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缺乏性别平衡的意识

绝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性别比例上严重失衡,男女生招收比甚至小于1:30,以至于让人逐渐产生了学前教育专业是女生专业,幼儿教育只需要女教师,男人不做“孩子头儿”.而事实是男生在科学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也大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关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对策

自从2001年《纲要》颁布以来,对于学前科学教育在价值取向、构成和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的重知识掌握的幼儿园常识教育,学前科学教育转向以探究为核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把知识习得模式转变为技能模式,这不仅包含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了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应转向“反思性实践家”的课程理念和培养模式,即实践反思模式――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过程,强调幼儿教师应以“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生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的、经验化的个人知识.[2]

构建合理的科学教育体系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很多西方国家,在师范教育采用“3+2”模式,即在前3年开展学士学位课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系统学习数、理、化、生、天文学及科学常识等,合格者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如果要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要经过2年的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并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又如,新西兰设立了幼儿科学教育专业,其录取对象为有着优异理科背景知识的综合性中学毕业生,在进入本科教育的第一年将要参与为期半年的幼儿科学教育专业的筛选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顺利进入学前科学教育专业.之后接受自然科学领域的教育包括物理、生物、地理、化学、天文等幼儿科学教育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及学科的知识.而在我国,高中三年文科学习的学生,进行大学后他们更多的在学习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艺术技能、各幼儿领域教学法等方面.[3]在我国,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科学类课程的教育,如文科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概论、科技发展与社会、科学与探究等课程.(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偏低,对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学习科学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开展科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具体可以结合科学课程内容开展探究式学习,把教学重点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转向对既有自然科学发现过程的“模拟”.教师在课堂里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演示或证明,而是提出问题,然后充当学生的“助手”,向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怎么写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教育多样化、生活化,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1、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以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科学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等等.另外,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2、进行科普知识讲座,普及学生的科普知识.为学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在讲座中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过程、前沿科学动态、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及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科学问题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科普书籍,以弥补他们对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发展状况方面知识的空白.

3、开展各种有关科学知识的活动,加深对科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组织开展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各种竞赛,科普知识竞赛、一站到底、科技创新大比拼、科普论文竞赛等,在各种活动及竞技的过程中,学生的科普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实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得到加深、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开展多种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到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等地参观、观察,到幼儿园去见习、观摩科学教育课,与幼儿多接触以发现幼儿日常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之中,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适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