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质量检测问题质控方法

点赞:23091 浏览:1065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对我省CT机进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对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方法:按照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方法评价.结果:在抽查的160台CT机中,全部9项指标合格的有146台,合格率达到91.25%,有14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放射科门和控制室门的泄漏超标率分别为23.75%和15.00%,主要是由于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电离辐射标记和机房面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6.25%和81.25%.结论:抽查的CT机性能状况基本达标,但部分医院仍有待采取改进机房设施、完善检测质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机房和操作人员等措施,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关 键 词]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70-03

CT机全称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影像装置,X射线CT的广泛应用存在着给受检者和操作者带来较高剂量辐射的隐患[1].目前我省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多层螺旋CT机,但各级医院所配置CT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为了提高CT机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度,保护患者及操作者健康,应定期对CT机进行应用质量检测.本文抽查了全省各级医院在用CT机,分析汇总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CT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为山东省内各级医院医用CT机160台,占我省CT机总数的51.3%,均为一手新机.按照医院级别分配,省级医院78台(48.75%),市级医院48台(30.00%),县级医院29台(18.13%),乡镇医院4台(2.50%).

1.2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2-3].

1.3检测内容

针对CT机的性能检测项目包括: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水的CT值、噪声、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和床位移精度.同时针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机房防护设施进行检测调查,并对X射线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进行分析.

1.4测量仪器

剂量指数检测设备使用SOLIDOSE400型(瑞典RTIElectronics)及配套的WDCT电离室,剂量模体为76-414型头部剂量模体(美国Victoreen公司).性能检测设备采用CATPHAN500CT性能检测模体(德国IBA公司).另配有水平仪、温度计、气压表、钢尺等.

1.5检测条件

检测条件为管电流140mA,管电压120kV,扫描时间2s,检测项目除层厚偏差之外均采用10mm层厚且剂量值小于50mGy.

2检测结果

2.1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

表1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x±S)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合格台数合格率(%)

定位光精度(mm)1.74±0.9815093.75

头部剂量指数(mGy)42.29±4.31160100

水的CT值(HU)0.63±1.88160100

噪声(%)3.14±0.8515898.75

CT值均匀性(HU)2.76±2.6915697.5

层厚偏差(%)-3.77±3.7115496.25

空间分辨率(Lp/cm)6.63±0.58160100

低对比度分辨率(mm)2.66±0.57160100

床位移精度(mm)0.72±0.54160100

全部9项指标―14691.25

由表1可见,大部分CT机运行状态合格,定位光精度指标不合格率较高,说明这个指标容易被忽略.有研究认为头部剂量指数在20-50mGy范围为宜,本次检查所有CT机剂量指数均小于50mGy,说明在CT机使用过程中,已经有了注意剂量合理的意识,同时说明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低剂量扫描得以发展[4].但头部剂量值相对仍较大,降低管电压可以使受检者剂量降低,在临床应用中,在确保影像质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的受检者调整管电压,其中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应使用较低管电压扫描,而肥胖受检者应使用较高管电压扫描.但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统一管电压(120kV)扫描,导致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受到较大的照射剂量.

CT机质量检测问题质控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疗设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见表2.

表2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检查项目n剂量范围(Gy.h-1)超标数超标率(%)

机房外窗1600.14-5.9885.00

机房外墙1600.14-0.5200.00

放射人员操作位1600.14-30.1821.25

铅玻璃观察窗1600.14-31.96127.50

放射科门1600.14-64.023823.75

控制室门1600.14-47.762415.00

注: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放射本底空气吸收正常剂量为:0.13Gy.h-1,以上数据未扣除本底数.2.3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见表3.

表3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n符合标准数合格率(%)

机房面积16013081.25

机房位置16014691.25

机房内通风16013282.50

机房内布局16015697.50

有用线束朝向16013685.00

电离辐射标记16012276.25

工作状况指示灯16014490.00

3讨论

3.1问题分析

3.1.1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见表4.

表4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n等于160)

泄露原因控制室

防护门铅玻璃

观察窗放射科

防护门外窗

铅当量不足412260

无屏蔽防护0021

结合处密封不严810240

检测总数160160160160

3.1.2不合格项目分析在本次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定位光精度、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和噪声,其中前3项可以通过调校加以校正.层厚的精度会影响空间分辨力和剂量,造成CT值的不准确.均匀性和噪声的测量值受到剂量和层厚影响,因此我们规定使用最大标称层厚的标准头部扫描条件[5].所有不合格项目的CT机均在县级或县以下医院使用,说明其管理存在缺失情况,未能做到定期维护和校正.

在X线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方面,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有控制室门、放射科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剂量超标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导致.而在机房防护设施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机房面积过小、机房内通风情况不佳和电离辐射标志不完善的情况,与其对于房屋设施缺乏重视有较大关系.

3.2提高质控水平方法

3.2.1基层医院需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素质目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于基层医院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硬件设施质量提高的同时,基层医技人员的素质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医用诊断设备的维护方面,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做到定期检修与维护,导致医疗设备性能指标不稳定,影响受检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医院,多数均有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校准和相应的医学工程师,此类人员除了具备上岗资质之外,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对CT机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

3.2.2基层医院需改进机房设施目前基层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满足患者需求,非常重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在机房面积、通风情况以及防护门窗改进方面缺乏重视,认为能用就行.但事实上,由于医用X线是一种人工辐射源,应用范围广、受照射人数多,若机房基本设施及防护设施不完善,长久势必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7].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基层医院X射线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投入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3.2.3CT机检测制度应进予以完善由于随着次数增加和使用年限延长,CT机的性能指标会产生下降[8].我省对于CT机的检查采取每年抽查的方法,今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检测次数.针对CT机的影像质量检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提出应对CT设备进行定期稳定性和状态检测,尤其针对均匀性、噪声、水的CT值等易改变指标应每月校正1次,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2.4CT机应用质量应严格管理CT机作为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使用、配置.对上岗人员实施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的“三证”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保证CT机设备使用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

3.2.5针对未来医用CT机检测方法探讨针对医用CT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CT状态检测,平时应每周进行水的CT值检测、校正.同时应注重定期测试CT机的运行状态指标如噪声、对比度分辨率等.由于CT会对患者造成一定量的辐射,因此应定期检查剂量指数保证其维持在20-50mGy的范围之内[10].

对于CT操作医技人员,有必要定期组织其参加CT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包括CT机原理、日常简易维修、检测方法、规范操作等,并组织考核工作,以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91;6]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7]刘先平,周龙成,郭鲁琼.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4-195.

[8]肖新广,程晓军.郑州市某医院2台CT机影像质量动态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53-454.

[9]程晓军,赵艳芳,王建华,等.河南省2007、2009年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69-70.

[10]亓恒涛,秦维昌,刘传亚,等.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7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