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

点赞:4539 浏览:183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教育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也有自身的质量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具有特定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属于规定性质量标准,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需要性质量标准,到今天为发展性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价要素进行评判,这些要素实现的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教育成效怎么样,取决于所培育学生品质的高低,学生品质体的高低除了体现在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即知识面的宽窄、知识量的大小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之外,还主要现在以下几方面:是否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是否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等院校如何培育高质量的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调整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的是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有两种:一种是教育所提供的怎么写作,主要包括知识的加工、传授,以及为学习提供的其他怎么写作,这一种也称为教育怎么写作;另一种是人力资本的增加,即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等的增加,这一种也称为学生产品.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教育产品主要是高等教育产品.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对于某一客体能否满足特定主体需要及其程度的价值判断,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客体的性状和主体的需要.

高等教育教育产品也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特点.高等教育教育产品要符合教育规律,满足规定或实际需要,这个标准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地点、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育产品质量具有主体性,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产品需要主体因素的内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主体.主体性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根本属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主、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因此,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就是主体受教育的质量.主体受教育的质量体现在教育主体的品行特征表象上,即主体所具备的道德、审美、认知、实践等知识能力,与主体片刻不离,是人的内在的、不断发展的质量.

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发展

教育质量的评定标准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质量标准的判定发生了一个大转变,即由满足质量的原有规定性到满足主体需要的根本性转变.培养目的也据此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即由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调适为根据培养对象的需求培养人才,从培养今天需要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这两个转变,标明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动态发展、不断调适的.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规定性质量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由国家或学术团体制定,高等学校以他们制定的标准为参照进行教育活动,如果教育所提供的产品能够达到国家、学术团体所规定的标准,这种教育就是合格的教育,产品就是合格的产品.要达到并实现这种教育的质量需求,用政策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适于国家、社会需要的产品,人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

第二,需要性质量标准.从20世纪90年始,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经济大潮极速发展的冲击下,市场经济的天平偏向了写方市场,以原有的评判标准判定为合格的产品,成为滞销品的不在少数,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期用多样化的教育怎么写作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必然的选择.需要性质量标准阶段,是从客体性教育质量阶段迈向满足社会不同主体需要的重要阶段.由于国家、社会、企业与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和期望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越是能够满足这些需要,质量就越高.

第三,发展性质量标准.今天,高等教育屹立在新的时代巅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需得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同时,高等教育自身肩负引导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能力,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具备丰富知识、有熟练实践经验、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指出:“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

高等教育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而且要引导和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挑战面前,高等教育面向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必须具备主动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第二,超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发挥创造性,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要素

根据高等教育所蕴含的具体操作、实践方法和教育目的以及高等教育实质等内容,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完成效果.对社会而言,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发展中急需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可以凭借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水平、能力来衡量,通常可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的行业分布,所处单位的阶层,职务晋级或职称晋升的频次,工资收入状况以及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等多种指标来考察.这一指标往往呈多样性,因个体不同而具有很强的个体性.


第二,怎么写作效率.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适于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容纳了多少学生,这些学生以多长的周期能够实现毕业,以及从入学到毕业所消耗教育资源的多少,都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此外,生均教育成本、优秀毕业生率、师生比等都是考察高等教育机构怎么写作效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第三,学术研究.高校作为学术机构而存在,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多地是由师资的科研水平所决定.因此,师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学术亲缘结构关系,师资进修培训的机会,包括方式是否多样、频次高低、经费多少等,学术交流的频次和配套经费的多少,资料是否丰富和资源共享的程度等等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参数.以上种种主要体现研究基础是否扎实,在这些主要参数达标的基础上,成效高低最终体现在研究成果的多少和研究水平的高低上,直接表现就是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层次,申报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每个老师要面对的问题.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为他们创设一种能够展示个性的空间,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从生活引入数学问题,才能吸引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 键 词:生活引入;教学反思;有效互动;创新能力

生活引入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别开生面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我们经常说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如:在学到有关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先由学生讲出生活中的分数有哪些,再要根据学生所举例子中的两个生活中的分数直接引入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虽然使用的不是课本给出的两个分数,但这样却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们身边的“数学”,而不是老师的“数学”.这样的引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浓厚的生活色彩,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上,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对分数大小的比较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这是小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的重要基础.

小组合作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和推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的发言的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如:在学到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出示了两个分数后,不少学生已从本班男生、女生人数的多少直接看出比较大,但是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教师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原因,只是让学生根据提示带着答案去找原因,教师在这方面中仅仅充当着一个引导者,而把思考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原来分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比较容易理解,体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不讲,还主动权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上做文章,引导学生投身于“发现――研究――探索――证实”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全过程.如:同样在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出示了两个异分母分数,问学生能否用刚才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不能?为什么?分母不同?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设了一个疑在这里,接着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动手去找找看,所以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了这个分数比较大,有的同学从平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还有用线做比较,还有的同学举出了生活的吃苹果的例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听,这样的教法实际上只有老师一个人在思考,其余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改变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这样思考的就是全班几十个学生,听的只有一位老师了.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放手地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使学生能探索得到的,决不代替,凡是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数学知识实际应用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在分数比较大小的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得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把它归纳为两个结论,但如何利用这两个结论去完成一些练习或者应用回生活中去,这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练习的设计.我在分数比较大小这节课的最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说出一个比同桌说出的分数大或小的分数来,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巩固了知识,又能学寓于乐,学得轻松又快乐.而由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仅仅是比较两个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所以有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出了当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我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把答案留给了课后同学们的思考中,给课堂留下了疑问,使得这节课得到了延续,也为即将学习后面的通分打下了一个疑问的基础,到学习通分的时候,学生学习高度激昂.这节课的有疑而不答,不是不足之处,而是学生创新的一个成功体现.下课后,学生还在课室热烈地讨论异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还有不少的同学把他们下课讨论的结果拿给我看.

高等教育质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跳出过去传统的教学框架,摆脱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数学习惯,有效地通过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师生的合作交流,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有机整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状况.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