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点赞:3897 浏览:112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们一直强调设计要中国化、本土化,要有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而禅宗美学无疑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美学理论体系,如果能把它完美地应用到设计中去,尤其是建筑设计方面,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即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秉承前人的优秀设计理念,把中国的禅宗美学与设计融合推向更高的高峰.

关 键 词:禅宗美学;自然之美;简素之美;寂静之美

提到禅宗美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这三种美学理论同属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儒道两家应算作是完全本土化的美学观念,儒家美学所倡导的是一种内在道德品质的培养,推崇的不只要有外在的美,还要有善的内核,如此才能“尽善尽美”.而道家美学的审美标准是“天人合一”,它的核心是对神仙世界的追求.因此,本文认为其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一股外来的文化――西域佛教进入中国的文化系统后,经过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流派叫禅宗美学.“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的话消解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心不自心,因色固有.”马祖道一的话消解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梅花的显现,是因为本心的显现,是因为梅花.这是禅宗的智慧,也是禅宗对中国美学的贡献.[1]禅宗美学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儒、道两家的思想,尤其吸取了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禅宗美学所提倡的观点:虚静的空灵、自然的神韵、圆融的和谐.本文认为这些都是极好的美学理论和较为完备的设计理念.

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禅宗美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禅宗美学不甚了解.本人有一次为两位年轻的业主设计他们的住宅时,跟他们谈起了禅宗美学这一概念,他们听后有些抵触,简单粗暴地回复我说他们都不信佛,所以不希望设计成那个样子.于是我不得不花些时间来解释禅宗美学所提倡的设计观点.禅宗美学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更多的是体现出自然、简素、寂静之美.所谓“自然之美”可能更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让室内空间延伸至室外,让人与自然更好的合二为一,这也凸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空间的延伸方法有许多,如室内地面材质的向外延续,或利用玻璃等透明材质减弱室内与室外的分隔界线,以达到一种人居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结合,抑或是将室外之景引入室内,使其成为室内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人虽处室内,但却体验到自然之美.

或许“简素之美”所强调的是一种极简的设计风格,主张要祛除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削减那些繁复的造型.手法上会用一些有变化不规则的形体,来营造一种有形无形相结合的状态,以达到一种洗去铅华、去伪存真的效果.这与西方简约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讲究“少即是多”,提倡设计要简洁.

最后所讲的“寂静之美”,即是从一个更高层次的维度所进行的一种感悟,那是一种发自于心的体会,这种感悟没办法用你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来表达,也无法用你所选用的某些设计元素、设计符号来体现,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相对的和多维度的一种表现.日本哲学家阿部正雄说:“作为人就意味着是一个自我,作为自我就意味着与其自身及其世界的分离;而与其自身及其世界分离,则意味着处于不断的焦虑之中.这就是人类的困境.这一从根本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永远摇荡在万丈深渊里,找不到立足之处.”[2]所以,只有人们身处其中,敞开心扉才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寂静,而每个人所感受到的既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不同者,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世界观不同,在同一禅意空间中的心境难免不一致;同者,无论什么人只要让思想放空,真正地认识到那份寂静,就一定会感知到那层空寂之美.而这种美对于任何人都是相同的,正所谓其与“不幸的人有千万种,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是一个道理.这美也是在空间设计中最难把握的一项,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恰恰把三项禅宗美学要点统统包含于其中,而且还将其提升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2006年10月建成的,“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展馆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而这种理念也恰好体现出禅宗美学中“自然”的特质.自然在禅宗里除了指自然界,更多的还是指所处的周边环境.打个比方,如果想在闹市中心建造一幢高楼,那么对于这幢楼来说周边的建筑,周边的车水马龙、穿梭的人流就是它的自然,或者说是它的自然环境.要如何较好地融入这片“自然”中,抑或是从中脱颖而出,这可能是设计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禅宗美学所提倡的就是融入,也就是之前所强调的自然,贝聿铭深深认知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也是融入,与周边的“自然”融为一体.

在设计风格方面,新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白色墙面成了建筑的主色调,但那些周边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这也就体现出了简素之美.

若要谈及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寂静之美,那就不得不提到设计师本人.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狮子林过去是贝氏的家族产业.对乡情的思念,使得贝聿铭冒雨赶到西花巷去拜访老宅和故人.此时,老宅已不在,只留给贝老无尽的回忆.贝聿铭徜徉在族叔公贝仁元修造的狮子林里,挥笔写下七个字:“云林画本旧无双”.一年后,就有了苏州博物馆的蓝图.沉淀在他心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必然要在审美活动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不是表现为逻辑的思考、判断,不是表现为“思量计较”,而是“一触即觉”,是刹那间的感性.[1]也许这种寂静就是在那刹那间的感性中产生的,在寂静中沉淀乡愁,在寂静中沉淀浮躁,在寂静中沉淀.在寂静中将一切的杂念沉淀,在寂静中升华情感,让心放空并渐渐变得清净透明.建筑大师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怀,常出现在梦里的那份寂静之美,打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世界.

20世纪中国的那些拜倒在西方柏拉图、黑格尔美学膝下的美学家们也许很难想象,禅宗美学会给当代的建筑设计带来如此空前和深远的影响.禅宗启示人们一种新的觉悟,就是超越有限和无限,瞬间和永恒的对立,把永恒引到当下、瞬间,要人们从当下、瞬间去体验永恒.[1]所以,如果能使观者在观赏建筑空间的当下,瞬间感悟出建筑的永恒之美,以及它的自然、简素、寂静之美,那么,这样的建筑就已经与禅宗美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吾辈设计人未来发扬本土设计文化的必经之路.道路虽然崎岖坎坷,但已有贝老这样如此伟大的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那么中国禅宗美学复兴一定是指日可待,我们只是需要在这个历史的车轮上增加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