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点赞:27651 浏览:1302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一门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面临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问题最为突出.笔者在本文对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环境地质地质灾特点

[中图分类号]P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0-215-2

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0前言

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环境地质问题中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成为一门重要课题.

1环境地质与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出现.一般而言,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为了做好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与其相应的一门学科:环境地质学.与环境地质相应的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1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

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怎么写作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国民经济规划怎么写作.

1.2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研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研究其发生机制、时

空分布规律与生成关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区域或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措施,制定减灾、防灾、灾后恢复与重建方案等.

1.3生态环境地质研究

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是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研究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包括地质环境的状态性质、生态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制约作用、地质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和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规律等.


1.4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此规律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反映气候变化的标志,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规律,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提出防范措施.

1.5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

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海港工程、电站建设等常常引起人为地质作用,在兴利的同时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对人为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和预测,为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提出科学论证.

2地质灾害及其特点

地质灾害是环境地质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指的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目前对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是把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部分洪水灾害、海岸侵蚀、地下水水位升降、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矿井突水溃沙、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冻土冻融、水库淤积、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土类灾害、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二是发生在在岩石圈内以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十几种.

地质灾害具有必然性与可防御性、随机性和周期性、突发性和渐进性、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区域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2.1地质灾害具有必然性与可防御性

地壳内部的能量转移或者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就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地壳内的能力和物质通过自身调整达到暂时的相对平衡,但是地球是不断运动的,从而又会产生新的不平衡,进而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但是,在难以避免的地质灾害面前我们人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和记录总结或推测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以及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2.2地质灾害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

一般情况下,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影响下,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历时和地点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确定的.因此,可以说地质灾害是比较复杂的随机事件.但是,由于地质作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特征,在此影响下,地质灾害还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如地震活动时期分为平静期与活跃期.

2.3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渐进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渐进性特征,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快,从发生到结束经历时间非常短,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危害性极大,如地震、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而渐进性地质灾害则具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基本不具有爆发性等特点,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灾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不加以治理,渐进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就会逐步增加,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比突发性灾害更为严重,但不会在瞬间摧毁建筑物或造成人员伤亡.2.4地质灾害的成因具有原地复发性和多元性

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是由不同的灾害原因导致的,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有多种原因共同影响并导致发生的,如气候因素、地形特点、地质构造特征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还有一些地质灾害容易在原先发生的地点再次复发,如在我国的西部川藏公路沿线发生的古乡冰川泥石流,一年内曾发生泥石流70多次,实属罕见.

2.5地质灾害具有区域性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区域条件,因此其空间分布经常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如中国的地质灾害受到“南北分区,东西分带,交叉成网”的区域性构造格局严重的制约作用,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山地和第一级和第阶梯的交接部位多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地涨缩等灾害多发生在第三阶梯东部平原地区.

2.6地质灾害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严重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出长久性、复杂性特征:①重大地质灾害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人口大迁移;②受地质灾害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也相应地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点;③地质灾害地带性分布规律还导致经济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

研究表明,大多数地质灾害的发生均与人类经济活动有关,全球滑坡灾害的70%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单纯人为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经济损失也愈加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且具有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地质灾害也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3小结

环境地质问题中的地质灾害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研究技术和条件来说,在环境地质问题中的预警和防治工作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环境地质问题,尤其是地质灾害的研究工作,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