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5967 浏览:212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如果不健康,不仅影响着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教育心理专家汪广仁教授说:“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它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⑴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⑵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⑶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⑷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⑸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⑹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⑺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⑻具有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⑼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可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人的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方面.

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二、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三、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四、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五、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⑴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⑵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⑶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六、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为导航.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实施心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平等,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由此使心理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以平等、双向的方式与学生沟通.

教师应帮助学生去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惑,而平等双向的沟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强有力方式.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想当然下结论;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要只依据成人世界的观点;要在尊重孩子的氛围中教育孩子,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作为教育手段.

三、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师在实施心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有效的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是任何关系无法代替的,要求与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我们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学习正视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并及时弥补错误.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才能了解并且掌握学生的心理,对症下,科学育人.

(作者:13885206178;信箱:105705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