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点赞:2433 浏览:6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 键 词】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时在深入课堂第一线,发现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其总是望着老师,目不转睛等当老师给予表扬时,学生脸上一定是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豪感,老师没有给予回答,学生的表情是麻木,一种失落感.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许多时候,我们老师缺少一种真诚的耐心.我们早已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往往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结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

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认为怎么样”等,挖掘他们的心灵闪光点.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他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真诚理解热爱,在人格上彼此的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二、积极提高课堂讲授的艺术

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每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究竟开头怎样讲、中间怎样讲、结尾怎样讲,哪些应精讲,哪些应提问,哪些应练习,哪些应自学,所有这些,都应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无计划,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1.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各科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各科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例如:教师在讲授概念和重点问题时,声调要有力,速度要缓慢,要深入分析论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次要问题时,速度可稍快,声调可稍低.教师讲课的语言,切忌太快、太慢、太高和太低.

3.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四、抓住文章思路,紧扣重点训练


在每一组课文的教学中,抓住了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抓住了这一组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教学时,又必须以文章的思路为主导,恰当地揭示和处理好种种逻辑关系.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写法,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了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因为外貌描写是静态描写,而动作和语言则是动作描写,这样便很好地揭示了文章思路的动静和详略关系.

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为的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抓准人物性格特点,所以我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并不满足于学生对人物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外表去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讲到闰土的外貌特点时,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我便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抓这三点来写?”讲到闰土的动作时问:“课文中讲闰土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哪几件事写的?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你的印象最深?捕鸟,捡贝壳这两件事,又表现了闰土的什么特点?”在讲到闰土的语言时,我让同学们谈谈闰土的几段话中,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自身体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看到了闰土热爱劳动、聪明能干、知识丰富、天真淳朴等性格特点,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指导了文章思路的内外关系.使作者、教者、学生三者的思路融为一体.

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