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学一得

点赞:20194 浏览:934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不应当见利忘义.

一、存在的困惑

基于这篇课文的以上特点,所以教师面对它至少有以下两大困惑:

1.课型难把握.在教学时,一不留神就会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是情节分析课,或者是小品表演课.

2.不知教什么.凡是教过《九色鹿》的教师都知道,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内容,说出九色鹿和调达的人物特点,知道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并能抓住几处关 键 词句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于是乎,这样的课文只要让学生自己读读就可以了,可是作为“例子”还能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


二、解决的策略

1.找准核心任务.关于第一个困惑,我们只要自始至终保持头脑的清醒,找准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那么,这篇课文不管是民间故事还是其他的文体,它被编入了语文书里,在语文教师的眼里,就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这样定位后,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语文不放松,自然就不会上成上述的三种课了.

2.深入研读文本.关于第二个困惑,我们只要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文本,就会挖掘到那些学生不易发现隐藏较深的教学价值.有时,只要抓住文中一两个看似平常却并不平常的字眼,就能让你既捕到“言”又捕到“意”了.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就《九色鹿》这篇课文而言,通过对两个词语的“找碴”,却实现了言意双赢.

三、课堂的印证

1.看似失礼却见真人.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九色鹿时用了一个词――“打断”.细细研读,你会发现这个词是“贬义褒用”,妙不可言.于是,笔者在课堂上这样“找碴”:调达在对九色鹿谢恩,可九色鹿却打断了他的话,这是多不礼貌的事啊!这分明是在贬低九色鹿,作者是不是用错词了?这样的“找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煽起了学生的情绪,也把他们的思维推向了深入.学生联系上下文,得出“打断”一词妙在:看似失礼却见真人!先联系上文调达所说的话,知道九色鹿“打断”的是调达报恩的话.再联系九色鹿“打断”调达话后说的一番话,发现话语虽然很朴实,却让人感动.原来九色鹿认为救调达是理所应当的,压根就不要调达的任何回报.一句“快回家吧”,更是在为调达着想,让他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言谢上,而是赶快回去与家人团聚,免得家人担忧.

2.看似违理却见智者.在课文的第8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时,后面却跟了个“说”字.深入研读,你会发现这个词是“泛义精用”,妙不可言.于是,笔者在课堂上这样“找碴”:这个“说”字用得好像有些违背常理,原因是九色鹿已经很气愤了,此时应该是指着调达“怒斥”甚至“怒吼”才合乎情理啊!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准?学生本来对这个“说”字不会在意,可是教师这样一“找碴”,就把他们的思维从“无意”引向了“有意”,学习就要从大家容易忽视的平常字眼中看到作者的匠心独运.学生思考后发现“说”字妙在:看似违理却见智者!作者此处不用“怒斥、怒吼”,却用了个极为普通的泛义词“说”,正是表明了九色鹿的心胸豁达,同时更体现了九色鹿的智慧――有理不在声高.因为九色鹿虽然是指着调达在说,实则是在对国王说,所以在国王面前怒斥、怒吼是失礼了,极有可能不仅得不到国王的理解,反而会引起国王的不满.相反,虽怒却不失控,有理却不高声,反而会赢得国王及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看九色鹿“说”了什么,尤其是怎么“说”的,发现九色鹿在说话时,能顾及到国王的身份,巧用设问和反问,不仅没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国王永久的保护,足见九色鹿的智慧.

《九色鹿》教学一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科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不难看出,通过这样的“找碴”,学生在品出作者遣词造句之妙的同时,对九色鹿的形象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岂不是言意双赢?而这样的“找碴”,一定要建立在找准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深入研读文本、尊重学情的基础上.

(作者单位: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