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这一年

点赞:17085 浏览:799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留学生活我会选individual――第一体现在lonely,完全陌生的环境冲散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习惯和朋友圈子.街很空,心更空.我是留学生,我也是过客;第二体现在free,没有父母的管教和说不清道不明的约束,就算我在街上大吼,也没人管我叫疯子;第三体现在simple,学习吃饭睡觉,最多还有打工篮球健身,不轰趴,不写醉,不带女孩回家,不夜不归宿;第四体现在independent,大到出入移民局交通局,小到写菜做饭洗碗,都得自己完成.

一年前来到了澳大利亚.当飞机降落在悉尼史密斯机场时,尽管有一些英文基础,但陌生的环境依然让我感到不安.瞅了半天不知道到底该选择哪个窗口出关,最后看见有个刚才同机舱的人选择了三号窗口,也就跟着屁颠屁颠的选择了三号窗口.出关时机场工作人员询问我背包里大概带了什么,在澳洲的住址是哪里等等一系列很日常的问题.由于之前有所准备,所以应付起来也不太难.后来他从我包里翻出一瓶止泻药问我是什么,由于当时的英语水平有限我只能生硬地回答,这是药.他接着问什么药,这下我真的懵了,我在记忆里翻遍了所有的英语词汇也找不出“止泻”这个词.说不清肯定是出不了关的,情急之下我突然蹲在他面前,指着肚子做出很痛苦的表情.这时他懂了,当然也笑了.我的澳洲生活,就以这种极其尴尬的方式拉开的序幕.

适应是件痛苦而又快乐的事

才来澳洲的时候,我是住在一个当地人的家里边.包括主人一共有六个人,她的两个女儿,一个日本人,一个韩国人,还有我.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当天晚上他们在家准备了一顿欢迎晚餐.我很感谢他们的热情和贴心,但老实说,那一顿晚餐我并不快乐.而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于语言和文化.由于我是客人,他们很主动的唧唧哇哇地一直跟我讲话,但当时我最多也只能听懂三成左右.听不懂就只有叫对方重复,重复之后再不懂就只有很尴尬地笑笑,或者点点头.而他们之间聊到好玩的话题会发笑,一桌人笑得前俯后仰.大多时候我是听不懂他们讲的笑话内容,即使有时听懂了,也找不到笑点,根本不觉得好笑.当晚大家似乎都很兴奋,但我感觉自己特别多余,显得格格不入,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唯独只希望这顿晚餐早点结束.

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苦闷和落差,但我还是一直强迫自己去融入,而这种融入是从澳洲人的生活点滴开始的.我记得到澳洲的第四天,我在博客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是在澳大利亚的第四天,此时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边很随意的听听歌,一边很轻松的敲打键盘,突然发现自己听歌的风格已经在慢慢改变.如果把嘻哈说唱比喻为麻辣火锅,那么现在我也会比较多的去尝试流行乡村之类的清淡汤汁.其实我们总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或多或少的改变着,就像我刚来澳大利亚,真的十分不习惯没有辣椒没有米饭没有热汤的饮食方式,但我总不断的提醒自己去适应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而不是让他们来适应我.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的中国胃会爱上这里的食物,就像我的耳朵也可以爱上流行乡村一样.”

短暂的不适应随着日子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淡,在逐渐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之后,我也开始感受着这里简单的快乐.紧接着春节来了,如果没有亲身体会过独在他国过年的滋味,一定无法想象那一份孤单与寂寥.那段时间,为了缓解乡愁,我总是不停的给房东和室友普及跟春节有关的知识.然后发现,要让他们搞清楚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等一些列基本常识,他们已经足够头疼了;而要再谈一点压岁钱、拜年、贴春联和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不是他们蒙了,而是我那可怜的英语词汇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但他们似乎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其实想来也是,如果去一趟悉尼或者墨尔本,看看澳大利亚博物馆里都陈列了一些什么时期的物品,或许中国的一个长安城就够他们稀罕半天的了.

不过我不得不感慨他们在礼节礼貌方面的确做得很好,我也就前几天给他们说了一下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是多么的渴望回家和家人团年,他们近几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传达了新年祝福.房东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就送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句不太标准但绝对温馨的“春节快乐”;房东女儿也在看到我的第一时间里送上了一句“春节快乐”,同样不太标准但绝对温馨;韩国室友把写有祝福的纸片贴在了我的房门上;日本室友把祝福编辑成了短信发送给我.这一切都让我倍感温暖和幸福,真心谢谢这些可爱的人儿.

学习从未如此艰难

在澳洲这一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留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大概一个月后,我开始了在澳洲的研究生课程.刚刚适应了生活英语的我,来到课堂才发现课程英语又成为了另外一个难题.由于当地学生和国际学生都在一个班学习,老师不会因为学生里有外国人而放慢讲话的语速.更关键是老师不一定来自英语国家,他们的英语中很多都带有浓浓的口音,再加之频繁出现的专业词汇,毫不夸张地讲,第一堂课两个小时,最多只听懂了十句.而紧接着论文也来了,而我前两篇耗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的论文都以不及格告终.刚开学的一个月,可能是我最痛苦的一个月,我想过放弃,想过回国,我甚至开始质疑选择出国读书是否是一件错误的决定.那段时间真的很黑暗,压力很大.我曾经向朋友抱怨这些论文就算是让我用中文写,我都不一定能够写得好,现在要用英文写,你叫我何去何从.而这样的痛苦慢慢变成了课堂上的不自信,比如害怕老师点我名字,害怕在同学面前陈述我的观点,害怕和同学讨论跟学习有关的事情,害怕每一次论文的到来,更害怕每一次出论文成绩的那一天.浑浑噩噩,我度过了第一学期,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挂科.


虽然当时很难过,但总觉得也许是自己还不够认真吧,第二学期更认真一些或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结果了.问心无愧的讲,从第二学期开始,我更努力了,但是论文分数并没有提高太多.而在澳洲,论文分数差不多占到最后成绩的一半,所以论文成绩不高,那么期末考试的压力会很大.机会是有限的,当我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论文拿高分的机会后,就是期末了.第二学期的期末,我没有比第一学期轻松多少,依然需要在期末考试里拿到不错的分数才能保证通过.过大的压力也导致了考试发挥失衡,结果第二学期我比第一学期更糟,我挂了两门.频频的亮红灯让我成为了学校里边的危险人物,学生处给我邮件问我是否存在比较大的学习障碍,任课老师给我邮件问我需不需要重新去学习英文,院长给我邮件告诉我如果再这么下去我有可能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那个时候我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因为我真的努力,可结果还是如此,我不得不去反思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在国外读书.在那个灰色的检测期里我预约了院长要求面谈,院长是个老头,虽然看似慈祥,但多说几句就可以感到他的威信和严厉.毕竟就我这成绩而言,他一定会觉得我就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人.不过通过这次聊天也让我慢慢意识到我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所以使再大的劲也是白费功夫.针对于学习方法,我做了一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