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高校本科招生制度其

点赞:28218 浏览:1304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英、美两国是高等教育的大国与强国,他们的招生方式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申请者,从而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准确、科学.这样的招生制度可以为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我们可以从实行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学生,扩大自主招生权、逐步改革自主招生方式,注重入学机会均等,评价标准刚柔相济等方面得到启发与借鉴.

[关 键 词]英、美国家;本科招生制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5-0005-04

在知识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对于人才的标准逐渐提高.各国都在考虑如何有效选拔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中国的高考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实施60年来总体上比较平稳.但是随着高考地位的日益凸显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考的期待和批评也日趋高涨.相比之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美两国高等教育体系已比较发达,招考机制也相应完善.了解英、美两国高校招生制度,对我国的高考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

美国的高校数量排在世界首位,数千所高校类型各异、层次不一.面对种类繁多的高校,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分为两种类型:录取所有申请者的开放性招生政策和选择性、竞争性政策.以下主要讨论第二种政策.在美国,高中生想要进入理想的大学,需经过多方面审核,审核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成绩及表现

这是美国大学入学最重要的一条标准.高中时每学期期末,任课教师都会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进行评估,打出该门课的成绩.各大学对申请者所学科目的门类和分数有一定要求.高校首先要看学生的修读科目,同时也看中学生所选科目的难度,鼓励学生在能力允许时多选修高级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如AP(AdvancePlacement)、IB(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等,这样可以为成功申请理想大学增加筹码.各科目的学时和学分是否符合本校要求,每一科目的绩点和所有科目的平均绩点,是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另外,学生在班级中的排名也是重要指标.但是大学并非片面追求高分和好的名次,而是将其放置到学生的中学条件或家庭背景中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挑战精神.

(二)标准化考试成绩

我们常说的“美国高考”,是仅次于中学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美国高考包括SATⅠ、SATⅡ、ACT三种类型.其中,广泛采用的高校入学考试是SATⅠ,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英文程度以及数学推论能力.SATⅡ主要测验学生单科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共有20多种学科,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3门.SAT考试每年举行7次,在美国和世界各地设置了数百个考点,学生对考试时间和地点有自由选择权.ACT包括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四部分,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ACT考试每年举行6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时间.不同的大学对以上三种考试的要求是不同的.考试成绩在有些大学的要求中只占一小部分,比如在普渡大学占15%,在哈佛大学只占10%.

(三)推荐信

推荐信在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入学申请中占有一定分量,一般要求提供高中主要任课教师所写的推荐信.推荐信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个人品质方面的描述,尤其要突出申请者的独特之处;另一部分是把学生的表现用数据或等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高校认为仅凭考试成绩不能完全说明学生能力,还需要多方面的评价.为确保客观性,一般要求3个或3个以上教师的推荐.有的学校还欢迎宗教领袖、朋友、雇主、教练、家人等写的额外推荐信.

(四)课外活动

一些一流的大学相当重视这一指标,它不仅可以帮助高校考察学生在校外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所作贡献、承担的义务,还可以关注学生的特殊才能.在美国,许多高校要求申请者填写在高中期间参加过哪些课外的活动、活动名称、每周花费的时间、担任职位、相关证明等,以衡量学生的适应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五)面试

面试也是评价内容之一.并非每所大学都具备面试条件,有条件的学校也不是将面试作为必要条件,面试与否不会影响申请者被录取的几率.但是大学都鼓励学生参加面试,这样学校和学生能更好地互相了解.面试由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们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这一行为可以看作大学向学生推荐自己的一种方式.

在美国的招生计划中有提前招生、常规招生和滚动招生三种.其中提前招生又分为提前决定和提前行动,前者是捆绑式的,学生选择这一方式就意味着一旦被录取,就有义务进入该校,后者是非捆绑式的,申请人即使被录取也可以等其他大学录取结果出来后进行比较,再决定去哪所大学.提前招生要求学生每年11月1日前提交申请,12月中旬公布录取结果.美国数百所大学采用提前招生计划,但更多大学采用常规招生.常规招生于每年11月1日截止申请,3月底或4月初公布录取结果,要求被录取者于5月1日前答复学校并交纳保证金.滚动招生多被竞争性不强的高校采用,早申请早录取,从而吸引学生积极申请.由于申请不久便可知道录取结果,滚动招生对部分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近年来还有少量学校实行“当场录取”,学生带着申请材料到学校,招生人员审查后,学生当场便知道录取结果.

二、英国高校招生制度

英国高校招生制度从总体上看采用的是证书制,实行校外教育证书考试制度.除了剑桥、牛津等一流高校,在同等条件下需加试本校组织的专门考试以及某些特殊学校的招生比较特殊外,一般高校主要依据申请者参加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成绩来选拔,而不组织其他的入学考试.

1988年英国推出现行教育大纲,大纲将高等教育之前的学习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4~7岁、7~11岁、11~14岁、14~16岁.英国中学教育不分初、高中,而是分为16岁前阶段和16岁后阶段.16岁是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的年限,在此之后可以继续学习,也可参加工作.大多数学生选择继续学习,学习有两个方向:学术方向和职业方向.如果想进行学术方向的学习,通常还要学习两年,这两年被称为A-Level教育,相当于大学预科教育,大体相当于中国高三到大一阶段的课程(英国本科学制为三年,可能与此有关).在这期间,学生要根据对自己未来高等教育学习的预期选择课程,并参加与所选课程相应的考试,获得的成绩就是学生的A-Level成绩.A-Level是英国学生升入大学的主要途径,这一成绩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成绩.但是A-Level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考试,而是一个测评体系.每门A-Level考试科目包含6次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最少在两年内通过18次考试.每年有两个考试时期,一般在圣诞检测刚结束和五六月份.如果学生不满意考试成绩还可以要求重审试卷或参加补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程度更深的考试(AEAAdvancedExtensionAward),其成绩可以为A-Level成绩加分.


这一体系在科目的划分上与中国高中课程科目相似,主要包括:英国语言和文学、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经济学、现代外语、计算机、法律等,公布的科目名称超过70门.A-Level第一年只要求学生选读四门课,第二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减少其中一门,而专心学习剩下三门.A-Level考试对科目没有强制性要求,但考生须根据自己未来在大学中希望学习的专业进行选择.

除了笔试,A-Level考试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于大规模运用中心评审课程作业(centre-assessedcourse-work)进行测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布置的或者学生自定的较为真实的作业任务,包括:论文、讲演、实验、调查、野外考察,等等.课程作业的评审由各中心教师负责,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该科目的最后成绩.评分政策和标准由全国性的大学入学统一制定.目前A-Level考试中,中心评审课程作业普遍占总成绩的20%~35%.

综合了学生考试成绩和中心评审课程作业成绩后,每个学生会得到一个最终成绩,成绩标准从高到低由A~E表示.不同的大学对学生A-Level成绩的要求是不同的:(1)精英大学.如,一个学生想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就必须取得全A的成绩,另外还要参加大学自行举行的严格的考试.(2)一般综合大学.一般有两个录取条件,一是要求达到A-Level考试3门主科的2门为B,1门为C;二是要求持有某门必选学科考试成绩.(3)多科技术学院.这种类型的学院录取标准比大学低,一般包括直接与学校联系、个别申请和个别三种方式.(4)开放大学.18~70岁的英国公民,不受性别、学历、社会地位和考试成绩的限制,只要有能力接受教育,均可申请,实行“宽进严出”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对中国高校招生工作的启示

中国高考从1977年底恢复至今已历经30余年,这种选拔形式存在诸如考试标准单一,录取标准单一,忽视学生平时成绩、身心素质、各种能力或社会贡献等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了保送生制度,2001年又开设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客观地说,以上两种制度与英、美两国招生制度多元、自主等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给我国高考带来了活力.但在实践中两者不约而同地遭遇到公平和诚信危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现实国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尽管高考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它与中国的现实国情是相适应的,简单地废除高考可能会出现比现在更严重的弊端,当然这不能作为高考裹足不前的借口.欲保持长久的活力,高考必须在坚持统一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多样化改革.英、美高校招生制度历经几百年,已经发展成熟并日臻完善,可以为我国招生制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顾国情生搬硬套.

实行多次考试,防止一考定终身

美国对高中生的评价时间具有机动性和平时化的特点,高校招生以平时成绩为主,SAT和ACT考试也提供多次机会.英国A-Level成绩中20%~35%是平时成绩,这要求学生除了死记硬背外还要对学科深入思考,另外如果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满意,还可以申请补考.这些制度都有效避免了一次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能把真正的优秀生选拔出来.

我国现行高考仍坚持一次性评价.之所以高考成为“举国大考”,就是因为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太少.如果每年能增加一两次考试,让学生有选择机会,情况就会大大改善,而学生考试压力的减小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根据高校特点,把综合评价列入招生评价体系

美国高校在招生时没有固定的指标体系,而是综合评价,特别注重学生在中学阶段各方面的成绩,评价的范围不仅包括学术性、专业性科目,还包括体育、课外活动、校内外义工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而英国高校要求学生在A-Level学习阶段就已经考虑到未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选择相应科目,有利于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校选拔相应人才.

中国的高校不论是研究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对人才的培养类型和层次都有很大差别,仅仅依靠高考成绩选拔新生是不合理的,这样不利于高校的科学发展.目前少数高职高专正在逐步实行自主招生,根据培养特点,重点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张、诚信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高考综合评价改革仍需以统考为主,并循序渐进地将成绩之外的其他因素逐步纳入指标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健全的监控机制.

扩大自主招生权,改革自主招生方式

美国高校向来具有办学自主权,不仅体现在学术的自治上,也体现在招生的自主上,招生标准和运作都由各校招生委员会自主制定和进行.这样的招生方式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招生人员、辅助人员、大范围的中学走访等,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我国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努力,但是进展相对缓慢,高校真正享有的自主权非常有限.另外,我国自主招生产生的费用大部分转嫁到学生身上,因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需要到招生学校参加笔试和面试.随着自主招生范围的扩大,大量考生同时涌进一所高校考试也不太可行,而且家庭困难和偏远农村的考生会失去一次竞争机会.

注重入学机会均等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阶层与各种族子女受教育情况各不相同,美国高校注意到了这种差距,在录取时不仅仅看学生的分数,还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的排名、生活背景和学校情况,争取给没有条件接受良好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入学机会.我国也是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差别很大.正在实施的保送生制度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已经遭到公平危机的拷问,因此,高考制度在多样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凸显公平,尤其要防止因为客观标准的模棱两可所导致的钱、权介入给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公.

评价标准刚柔相济

英国各科的《考试大纲》,制定了详细的各类技能的分级评价指标.例如生物的《教师指引》共计65页,有关评价的内容就占了45页之多,而且评价标准没有理论说教和华丽辞藻,只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指标.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统一标准尚未建立,这影响了效度、信度和可比性.

美国高校本科招生综合评价制度没有对学生提出某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不至于使学生过分重视某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也不至于为了达到某一要求而弄虚作检测.在当下,我国高考成绩可以有刚性要求,但是其他方面可以不用最低要求来限制.

高校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根本制度,这会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我国现行高考制度需要改革,这在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改革必须慎重,英、美两国成熟的招生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在基于本国传统和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