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技术思想和技术手段

点赞:14549 浏览:597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心理学应用的核心部分是技术基础、技术思想和技术手段.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涉及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对象、语汇和规范都存在不同.这也体现在心理学学科中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不同.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思想涉及到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技术研究的顺序.心理学研究应有的顺序是技术、理论和方法,这是技术优先的思考.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手段涉及到体证的方法与体验的方法.

关 键 词:心理学应用;技术基础;技术思想;技术手段

心理学研究包括了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心理学的应用是通过技术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技术思想和技术手段.对于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来说,强化心理学的技术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学术目标,在心理学的方法论的探讨中,就包含了关于心理学应用技术的考察[1].这涉及到心理学研究有关技术理念的生态学的方法论[2],也涉及到心理学研究划分的类别与优先的顺序[3].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有特定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的问题[4],心理学的技术研究有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5],心理学的技术应用有独特的途径和方式[6],例如心理学研究中的体证和体验的方法[7].

一、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

科学是科学共同体采取经验理性的方法而获得的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不过技术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

科学的目的与技术的目的不相同.科学的目的与价值在于探求真理,弄清自然界或现实世界的事实与规律,求得人类知识的增长;技术的目的与价值则在于通过设计与制造各种技术工具或人工事物,以达到控制自然、改造世界、增长社会财富、提高社会福利、增加人类福祉的目的.

科学的对象与技术的对象不相同.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系统,包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科学就是要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能与规律,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技术的对象则是人工的自然系统,即被人类加工过的、为人类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人工物理系统、人工化学系统、人工生物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等.

科学的语汇与技术的语汇不相同.科学与技术在处理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汇有很大的区别.在科学中只出现事实判断,从来不出现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只出现因果解释、概率解释和规律解释,不出现目的论解释及其相关的功能解释.因而,科学只使用陈述逻辑,技术回答问题就不仅要使用事实判断,而且要进行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不仅要用因果解释、概率解释和规律解释,而且要用目的论解释和相关的功能解释.

科学的规范与技术的规范不相同.科学与技术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规范有普遍主义、知识公有、去除私利和怀疑主义等四项基本原则,技术的发明在一定时期内却是私有的,属于个人或专利人.科学无专利,保密是不道德的,而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泄漏技术秘密、侵犯他人专利、侵害知识产权等,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有研究指出,技术哲学问题涉及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二是技术认识的程序论;三是技术知识结构论;四是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五是技术与文化;六是技术价值论与技术学[8].

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技术到底是价值中立的还是负载价值的,这是一直都没有厘清的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换句话说,技术中性论者与技术价值论者眼中的技术可能是根本不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知识分裂”,这一点可能是造成技术中性论者与技术价值论者不能达成共识的根本原因.

在技术中性论者看来,技术即工具、手段.技术中性论者并不否认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的应用后果是有善恶之分的,是存在价值判断的,但技术本身作为技术工具、手段却是价值中立的.中立的技术工具只有效率高低之分,而不应从善恶等价值尺度出发去衡量,即应该把技术本身同技术应用区别开.

技术价值论主要表现为社会建构论和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从社会建构论者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出发,自然会得出技术是负载价值的结论.现代技术自主地控制着社会和人,决定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技术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左右着人类的命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须依赖人类的力量和社会的因素,技术有着自身独立的意志与目的,负载着独立于人的客观价值.

技术价值论主张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从过程论的观点来看,显示技术最初表现形态的技术发明不是单纯的手段,而是合目的的手段,手段承载了人的目的,因此也就承载了人的价值.体现在技术手段中的人的价值也是潜在的,是没有成为现实的价值,因此技术发明不仅体现了内在的客观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外在的社会价值.从技术发明到生产技术是技术形态的又一次转化,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技术的过程,是技术的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即技术原理与技术发明中所承载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过程[9].

二、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思想

关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不同研究类别和研究类别的不同顺序,研究者可以有不同的设想和设计,这决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定位和发展.当然,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原有的关于研究顺序的理解和认识曾经给心理学带来了影响和促进,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不利和阻碍.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原有的研究顺序,并且给出应有的研究顺序.


在心理学的演变中,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技术研究的顺序曾经有过不同的变化.首先是理论、方法、技术的顺序.在这个顺序中,理论占有首要的位置或支配的地位.理论的范式、框架、检测设、主张、观点等,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其次是方法、理论、技术的顺序.在这个顺序中,方法处于首要的位置.方法的性质、构成、设计、运用、评判等,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支配的部分.在这样两个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研究顺序中,技术都处在末位.显然,技术被认为具有附属的性质,具有从属的地位.这在心理学的当怎么发表展中,是应该受到颠覆的.心理学研究应有的顺序是技术、理论和方法,这是技术优先的思考.心理学研究的技术优先,重视的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定位、需求拉动、问题中心、效益为本.价值定位是指心理学研究者及其研究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原有的实证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张价值中立,或者价值无涉,研究者必须在研究中持有客观的立场.但是,技术中心则必然要有价值取向.需求拉动是指心理学的研究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所拉动的,越是发达的社会,越是高质量的生活,就越是重视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质量.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目的.问题中心是指,心理学的研究必须要以确定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效益为本则是指心理学的研究必须要考虑怎样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技术、理论、方法的顺序中,技术是由理论所支撑的,理论是由方法所支撑的.因此,所谓的技术优先并不是脱离了理论和方法的单纯的技术研究.

那么,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或者说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定位,就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根本转变,即从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转向以心理生活为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是已成的存在,心理生活则是生成的存在.心理现象的研究是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绝对分离,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官观察得到的就是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研究则是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相对统一,研究者就是生活者,生活者通过自己的心灵自觉来把握、体验和创造内心生活[10].对于心理生活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生活规划、规划实施和实施评估.人的心理生活是创造性生成的过程,是人建构出来的结果,是人自主创造出来的.

其实,人的心理不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心理是后天形成的,是创造出来的,也是生成变化的.把人的心理看做是已成的存在与看做是生成的存在有着根本的区别,心理学研究应该着重于生成的存在.或者说,人的心理意识不仅仅是已成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生成的存在,心理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仅着重于已经存在的心理意识,而更应该着重于创造生成的心理意识.在心理科学的推动下生成和创造出来的心理生活,才是合理的和优质的心理生活.

三、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手段

有研究者认为,应该确立现代心理技术学的研究门类,即应用现代心理学原理及心理测验、测量、统计等技术手段,研究实际社会生活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就个体来说,这是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技术.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是对人的心理属性的量化研究,就是运用心理测量、测验的方法对各类人员进行心理过程与特质的测量和评价.就群体来说,这是社会心理测查技术.社会心理测查是对群体的心理倾向性进行测量与调查.心理倾向主要包括社会需要心理、对人与事的态度、群体人际关系等.就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失常来说,这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商谈,使咨询对象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有所变化,从而能适应环境并保持身心健康.心理治疗则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矫治心理和行为障碍、精神(心理)疾病.就经济是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心来说,这是经济心理技术[11].

有研究者阐述了心理技术学的构成,认为心理技术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子系统:实验心理技术系统、心理测量技术系统和心理训练技术系统.实验心理技术系统的实验手段包括仪器、设备、器械、实验装置和相应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方法,现代实验心理学除运用自身不断创造的先进仪器外,还广泛使用相关学科的先进仪器进行研究.心理测量技术体系包括智力测量体系、人格测量体系、非智力因素测量体系、能力倾向测量体系和神经心理测量体系等.心理训练技术系统又分为三个子系统:心理硬技术体系、心理软技术体系、心理技术经济体系.心理硬技术体系运用现代各种物质性技术手段,如物理、工程、生化、医学、生理、计算机等领域的物质手段,综合利用,构建心理学怎么写作体系,提高怎么写作的物质化水平.心理软技术体系是将心理科学知识转化为应用的技能与技巧,不能是经验的东西,而是要建构成套的完整技术体系.心理技术经济体系是要进行心理技术的开发,培育心理技术的市场,增强心理学自身的应用功能,增进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动力.同时,心理技术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又会提高心理指导和训练的技术水平[11].

人的心理不是已成的存在,而是生成的存在.所谓已成的存在是指,人的心理就如同自然天成的产物,是现成如此的存在,是客观不变的对象.所谓生成的存在是指,人的心理不过是后天建构的结果,是朝向未来的存在,是共同合成的结果,是不断变化的过程.那么,如果从生成的方面来看,人的心理生活与人的心理现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心理生活是人自主建构的,心理现象则是自然天成的.所以,心理现象是已成的.生成心理生活的根本方式就是人的心理体验,心理体验不是现成接受的结果,而是心理创造的建构.

实证与体证是相互对应的,实验与体验是相互对应的.这就是说,现代科学心理学中的实证的方法是与本土传统心理学中的体证的方法相对应的,现代科学心理学中的实验的方法是与本土传统心理学中的体验的方法相对应的.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实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就成为了确立和保证心理学科学性的最为基本的准则[13].这成为考察西方心理学研究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4].实证和实验方法的运用也成为对文化心理进行研究和考察的核心.这体现在关于文化与自我的研究之中[15],体现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质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中[16],也体现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原则、基本理念和理论检测设之中[17].那么,除此之外的另类方法或内省方法则被列入非科学的范围之中.受到连带影响,传统心理学体验和体证的方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因此,发展中国心理学的重要任务是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扩展.

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倡导天人合一、心道一体,即强调不要在人之外或心之外去寻求所谓客观的存在.道就在人本身之中,就在人本心之中.那么,人就不应该到身外或心外去求取道,而应该返身内求.所以说,人是通过心灵自觉或意识自觉的方式,直接体验到并直接构筑了自身的心理.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传统所确立的是内省的方式,这种内省方式的一些基本原则成为了理解体证或体验方法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内圣与外王,修性与修命,渐修与顿悟,觉知与自觉,生成与构筑.但是,体验的方法则有所不同.所谓的体验就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把握心理对象的一种活动.这不仅仅是关于对象的认知,不仅仅是关于对象的理解,也包含关于对象的感受,包含关于对象的意向.体验的历程也是人的心理的自觉活动、自觉创造和自主生成,人通过心理体验把握心理自身时,可以是一种不去分离感知者与感知对象,不去分离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活动.在这样的心理活动中,人是感受者,也是体验者.

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技术思想和技术手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体证或体验的方法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体验是一体性的.体验就是人的自觉活动或心灵的自觉活动,因此,体验并没有分离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体验不同于早期西方心理学的内省.内省严格说来,仅仅是对内在心理的觉知活动.这是独立的心理主体对分离开的心理客体的所谓客观的把握,是把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活动转换成对心理世界的观察活动.因此,体验实际上就是心理的自觉活动,通过心理体验所把握的就是心理自身的活动.其次,体验是真实的.实证的科学心理学一直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强调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作客观的对象,甚至不惜把人的心理物化.体验实际上强调的不是客观,而是真实,真实性在于反对以客观性来物化人的心理行为.当然,体验应该是客观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客观性是对虚构性和虚拟性的排斥,而真实性则是对还原性和物化性的排斥.体验通过超越个体的方式来达到普遍性.再次,体验是生成性的.实证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看做是已成的存在,或看做是已经如此的存在,心理学的研究就是描述、揭示和解说已成的心理存在.实际上,人的心理也是生成的存在,是在创造和创新化的存在.那么,体验就不仅是对已成的心理进行的把握,而且也是促进创造性生成的活动过程,正是通过体验,人能够创生自己的心理生活.最后,体验是整体性的.人的心理直接以个体化的方式存在,个体的心理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这种个体化或个体性就变成了一种基本的原则,即个体主义的原则.这在很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对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实际上,人的心理的存在内含着整体的存在.在中国本土的心性心理学看来,道就内含或隐含在个体的心中,这就是心道一体的学说,是心性的学说.那么,体验或体证就是体道,就是证道,就是弘道.这是心理生成、心理创造、心理建构的历程.

[1]葛鲁嘉.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89.

[2]葛鲁嘉.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40-144.

[3]葛鲁嘉.心理学研究划分的类别与优先的顺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5-19.

[4]葛鲁嘉.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69-172.

[5]葛鲁嘉.浅论心理学技术研究的八个核心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4-38.

[6]葛鲁嘉.心理学技术应用的途径与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66-70.

[7]葛鲁嘉.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6-121.

[8]张华夏,张志林.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2):31-36.

[9]张铃,傅畅梅.从技术的本质到技术的价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14.

[10]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2-117.

[11]杨鑫辉.略论现代心理技术学的体系建构[J].心理科学,1999(5):455-456.

[12]罗杰等.论建构中国心理技术学体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10-113.

[13]郭本禹(主编).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76-177.

[14]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

[15]Markus,H.R.,&Kitayama,S.Cultureandtheself:Implicationorcognition,emotion,andmotivat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91(2):224-253.

[16]Ratner,C.Culturalpsychologyandqualitativemethodology[M].NewYork:PlenumPress.1997:9.

[17]Shweder,R.A.Thinkingthroughcultures:Expeditionsinculturalpsychology[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