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20088 浏览:92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为此,我们必须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1.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和学习效率低.

(1)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初中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2)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1.2人际关系方面

(1)与老师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

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以至关系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

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3)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

常的沟通,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于是,有的学生就走向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话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3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绪严重.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

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和自卑.

(2)逆反心理普遍.初中学生一般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

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却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仍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会引起初中学生的强烈反感.

(3)性困扰频繁.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

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像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2.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

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心理环境.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重要任务,包括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在内的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三是校园校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既能反映学校的特色,也是稳定心理环境的因素.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四是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2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调控自我心理的常识,学会自我修养、锻炼的具体方法,养成健康的心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利用学科教学渗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无论文科、理科还是思想政治学科,都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和创造心理的指导.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把德、智、体诸学科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2.5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对此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信箱、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实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