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反馈

点赞:10773 浏览:456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组成的群体活动,是在具体目标指挥下进行的.要想取得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就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掌握教学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反馈的几点体会.

1.充分肯定正确点,鼓励闪光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接收到来自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后,对其正确点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只要学生能做到基本正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部分正确就肯定部分.这样,既强化学生的正确意识,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优点得到认同,将会发挥更大的潜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还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理解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帮乌鸦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一生说:“把树叶卷起来当吸管.”看似不现实,但我们不能不为学生的大胆创造而惊叹!

2.及时纠正错误点,补充不足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是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错误点和不足点,并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负反馈”调整为“正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架构.

例如,在教《祖国是多么广大》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祖国”一词,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祖国吗?”学生答:“祖国就是国家.”教师适时点拨:“美国是国家,日本是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学生对“祖国”一词有了较完整的理解――“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祖国就是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这里的国家――中国.”教学中,教师抓住了片面的、不完整的信息,适当调控教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完整的认识,建立起“祖国”的概念.

3.灵活统一分歧点,激励求异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对同一问题也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何把片面的认识引向全面,把分散的意见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抓住分歧点,把各种不同的“负反馈”调整为“正反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学生对“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产生了异议.有的同学认为禾苗会枯死,有的同学则认为禾苗虽被子拔高,到第二天也不至于会全部枯死.教师巧妙地抓住分歧点,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抓住关 键 词语“往高里拔”、“长高了一大截”,并结合课文插图等方面来理解,通过讨论,很快统一了分歧点.

相反地,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求同思维”,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的机会,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如在《一夜的工作》这课教学时,就“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没在因为多一个人而增加份量”一句引出的讨论:“你认为花生米的份量增加了吗?”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认为从“好像”一词,看出了花生米增加了,增加后的花生米还这么少,周总理的生活简朴到了极点;一种认为,花生米只有数得清颗数的一丁点,没有增加份量,周总理是将自己有限的食物分给客人,他是多么简朴和好客啊!截然不同却又同样感人的两种答案,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没有根据教参来确定一种标准答案.教师及时给予的鼓励,激励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反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什么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上述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及时、灵活地实施有效的调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