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合理结尾

点赞:4182 浏览:15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都会为课的开始动不少脑筋,投入不少精力,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即“讲到那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既没有数学思想的提炼,也没有学习方法的归纳,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得要领,无所适从.久而久之,还会使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由此可见,对于每一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教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教学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有序过程.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提出与本节和后续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新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另外,教师因势利导,把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充分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框图将一节课(或包括前几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的完整性和内在的本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小结为:

(1)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上述小结中,既有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像这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高度的概括、归纳、总结的结尾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把握、调控.

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临近下课时,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性质,则不易被学生接受.此时,教师需要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如设置以下系列的问题串:

I、已知将不等式做mx>m的两边都除以m,得x<1,则m应满足什么条件

II、下面的不等式变形错在哪里?将不等式2x>4x的两边都除以x,得2>4.

III、你能把不等式-1>x变形为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地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则更能深入,远比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等叙述性的小结更有实效.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理解记忆对象.对比比较式的结尾方法,一般是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易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内容相混淆:因此,在菱形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两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从而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可小结为:

(1)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填写矩形与菱形的性质.

(3)矩形有哪些判定方法?菱形呢?

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想知道接着要学习的内容,如章回小说,当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时戛然而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教学结尾时运用此法,效果颇佳.例如,“反比例函数”一课结束时,设计小结为:

(1)怎样判断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数学课的合理结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堂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比较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有着这样一些联系与不同,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又会有哪些异同呢?

在前两问的比较小结基础上,从函数知识的发展规律,巧设第(3)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收到课虽终而意未尽的效果.

即在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适量进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既是学生思维制高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载体.如学习“中位线”的小结:

(1)你能将二张梯形纸片剪一刀,使得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梯形中位线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学习后,通过本例中的第(1)问,引导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第(2)问引导学生探梯形中位线性质时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他们学习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休验.如“二次函数”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应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小结具有开放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万事开头难,结尾须精彩.”好的课堂结尾绝不是教师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需要教师遵循精要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进行精心的预设.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可循,数学课教学的结尾也是如此,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课堂的结尾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