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教育

点赞:6116 浏览:210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介于初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两个层次之间的教育,它肩负着既普及又提高的双重任务.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又要培养能力,既要对初中所学知识扩展和加深;又要运用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及蕴含的思维能力要求,开拓和培养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大多文化水平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这为搞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

【关 键 词】历史课改教学

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学课堂,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做是“唯一的资源”,只重视教材中的内容,“死教书,教死书”,让学生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本资源狭小、封闭、不全面,且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结果导致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展开,这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这种工具与功能性的增加,意味着教材不仅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也不会是师生学习借助的唯一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看清现在的形势,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与过去的教法和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新课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历史教学要体现历史的特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碰到了一些困惑和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课改的大环境不尽如人意.尽管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但是教师受方方面面制约的因素太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新课改的意图,是否建立起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新的评价机制,是否为新课改保驾护航,这些都是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二是初中、高中历史课改不配套,从而加重了高中课改的难度.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于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其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点却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时间紧,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重视基础教学,强调人文熏陶仍很重要.历史讲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博大精深,既宏观又微观地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树立起科学且充满人情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在提高中学生现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抓住这一优势,扬其所长,应当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但在现实中,中学历史教学却被异化为入学的“敲门砖”,尤其是在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一种倾向,也就是不根据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现状,片面强调教学与高考接轨,希望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到位的理论分析,熟练的解题能力.这种教学定位,往往因为起点过高,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历史学科产生畏惧,进而形成思想上的厌学情绪.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历史新课改的进行.

三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历史的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别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主题比较突出,有一定的条理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以及教科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作为历史教师,应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改变教学氛围,创造新的课堂环境

新课改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人才.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总之,新课改对于我们高中历史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不能简单、盲从,要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慢慢地摸索,与同仁探讨,不断地学习,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的教学模式,因为,高中历史的新课改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