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随笔

点赞:7211 浏览:301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关 键 词】语文教学心得随笔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语文教学心得随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过程中切忌责骂和过度的批评

责骂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教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教师不要太凶和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教师的责骂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责骂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检测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三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

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差生与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意愿.对于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作为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教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了.

四领悟学生的个性偏差,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意愿,同时也表现在个性品质上的偏差.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学习上消极悲观等个性特征.对此,可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其内向、敏感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并非难事,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学生,不能只是命令学生“用功!用功!”要与学生沟通,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