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关于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

点赞:33723 浏览:1568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机械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高校在机械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更新,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意愿采用分类培养模式,注重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关 键 词:拔尖人才;分类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人才是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有类别和层次之分.其中,拔尖人才,是指在本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世界领先研究成果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具有系统而高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不仅包含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医学等领域,同样应该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

机械学科是工程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衍生出的代表性行业为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国防能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其机械制造技术均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也一直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期望通过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实现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是加快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然而,我国高校机械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大多数高校传授的知识体系较为陈旧,不适应当前国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因人设课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知识结构也缺乏针对性;

(2)培养模式单一,单一且宽泛的培养模式仍是主流,缺乏培养突出拔尖人才需要的良好环境以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培养模式;

(3)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实践训练环节缺少或者不足;

(4)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不足,人文素质和品质教育较为形式化.

本文仅就高校关于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

为适应当前国际机械学科相关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多次推动高校教学大纲的改革,但很多课程的改革较为形式化,授课内容缺少及时的更新.在教材中增加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的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鼓励以本学科拔尖人才、知名学者和教授为主导、以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师为主体,针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研究课题开设新课程.特别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加强机械学科新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

此外,新教材和新课程应该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与综合,避免各门课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孤立、部分重复或者缺乏连续性的问题;通过沟通与综合,加强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同时,注重机械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通过学科交叉推动机械学科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使得机械学科的发展适应当前科学与技术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2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采用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小班制教学,便于教师和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减少课堂授课课时量,增加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时间.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科生教学中专门开设了一类“创新研修课程”,自2006年秋季设置以来,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激发创造、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研修课程”均为学校高水平教师根据本课题组及本研究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础设立,采取10人及以下的小班授课模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突出实践授课环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并设计专项经费为每位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考核评价指标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成果为主.该类型课程可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科研优势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良好结合和相互促进,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拔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3采用分类培养模式

采用双向选择机制,综合学生的个人选择以及导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采用分类培养模式.对就业目标为企业的学生群体,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教学环节;对就业目标为科研院所和继续深造的学生群体,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本学科国际前沿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对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群体,还应该加强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类别的培养模式,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虽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设立诸如英才学院、实验学院等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拔尖人才为宗旨的独立院系,但是该类学院大多以高考分数为标准进行学生选取,选择标准较为片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始以学术型、专业型/应用型进行区别培养的模式,但是二者的划分大多以入学成绩为标准,且培养模式实际差异并不大.基于双向选择机制的分类培养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各种就业方向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不同行业拔尖人才的培养.


4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拔尖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之中.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具备不断创新的人才才能在所属领域取得突出的成果,成为真正的拔尖人才.

高校关于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造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师像学生讲述自身在解决科学和技术难题过程中的思路和过程,使得学生获得有益的启示,激发学生创新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通过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和验证,逐步培养和建立创兴能力.5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设具有实践性质的前沿性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可以很好的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初步培养,激发和建立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可以通过参加重大科研课题进一步培养其克服科研难题的能力,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个人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6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重大研究成果无一不是完善的科研团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单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很难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课题.因此,拔尖人才应该具有突出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通过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组成科研小组共同完成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拔尖人才作为本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应具备突出的领导能力,包含面向重大科研项目的决策能力、科研团队的有效组织能力、与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完善能力.高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7结束语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点问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深厚基础知识、突出创新能力、良好团队意识和优秀领导能力的拔尖人才,才能推动各学科、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希望拔尖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