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差异性

点赞:30984 浏览:143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cx12039)研究成果

【摘 要】调查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造成差异性的客观内部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素质和工作时间等;主观因素有教育支出、教育重视程度、教育方式、家庭和谐程度等.社区可以通过举办流动家庭家长学校和亲子团结比赛,家长通过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消除这种差异性.

【关 键 词】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差异性;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9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的流动人口达8000万之多,到21世纪的今天,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呈上升趋势,所以人口流动,已经是当代中国不可逆转的潮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2.61亿[1];流动人口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3年以上,流动人口携配偶、子女、父母一同流动的已占66%;接近六成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一同流动[2].

一、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流动人口以家庭的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无疑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大量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的单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其人格品质的塑造等问题层出不穷.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差异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共收回457份,回收率为为91.4%以上.根据已回收问卷情况来看,73%的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文化水平只达到小学和初中,2.6%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即没有上过学).其中流动家庭的经济状况、住房条件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在这个流动人口的群体内部,家庭教育的状况也存在着差异性.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从子女和家长两方面来分别设计问卷进行了解,数据显示,有46%的家庭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重视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在流动人口家庭这个群体内,子女家庭教育并不是都存在问题.通过采访我们还发现有一些流动人口家庭的小孩独立性强,自觉性高,除了能够保证自己的学习以外,还能够主动帮助父母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所以综合来看,流动人口家庭群体内子女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差异性分析

1.分析的理论视角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塑造,以及思想的成熟,都与家庭环境和遗传分不开.如果说遗传是先天因素,那家庭环境则是后天因素:这就是家庭教育角色理论的传导性.[3]这种后天因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根据结构学上的原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夫妻间的关系因子女的存在而得到固定.“人类创制这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在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

而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家庭依然是最重要的、最初的教育环境,由于流动所造成的家庭内部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必然影响着子女的教育.

2.家庭内部因素分析

第一,家庭内部客观因素分析.根据社会学的有关理论,造成流动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差异性的客观内部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素质、父母工作时间等方面.


(1)家庭收入.根据已回收问卷情况来看,67.2%的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是从事运输、怎么写作员、小写卖等简单工作,简单的工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家庭收入的问题;而剩下的32.8%的家庭中,父母工作状况较好,收益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是家庭运营的基础,而家庭收入的高低必将影响子女成长环境的营造程度,造成子女教育的差异;

(2)父母文化素质.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证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关.同样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73%的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文化水平只到小学和初中,2.6%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即没有上过学),可以说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文化素质比较低.一个家庭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方式,有的父母索性就将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或是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这些错误的认识都是源于文化素质的差异;

(3)父母工作时间.与城市市民相比,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大多都是非正规就业,再加上有一些家庭父母为了早日改变当前的生活境况,身兼数职,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时日,随着工作时日的延长,父母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时间就会减少,他们在子女教育上付出的精力也就会相对减少.长期下去,必将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状况.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父母是否进行作业辅导”时,约有1/3的家长选择了“很少”;同样在我们的采访中,有些子女反映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但也发现,也有一部分家长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并在周末陪孩子一起出游;

第二,家庭内部主观因素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差异性的主管影响因素有教育支出、教育重视程度、教育方式、家庭和谐程度等.

(1)教育支出.前面提到的家庭收入是教育支出的基础,但并不一定对教育支出起决定作用.在“父母是否主动帮你写辅导书”一题的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只有30%,其余的都是“不写”或者是“偶尔写”.对于课外书籍的拥有量,51.4%的孩子拥有低于30本(不包括30本),还有3例流动人口子女选择了“0―5本”这一选项.可以发现,父母在教育支出上的差异对待,是他们对子女教育认识的主观反映,是造成子女家庭教育差异性的因素之一;(2)教育重视程度.刚才谈到的教育支出是教育重视程度在经济上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等.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明确,甚至有的还将学校教育等同于家庭教育;有的父母经常抽空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建立信心,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3)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长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教育的效果.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多数家长采取的是比较粗暴的、简单的方式,当子女犯错误或成绩不理想时,便会以暴力解决问题,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还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相反有的家长就非常注重子女道德价值的引导,虽然有些是无意识的教育行为,但对子女的人格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家庭和谐程度.流动家庭是一个精神共同体,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营造一个更适于子女教育的氛围.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由于拮据的生活、沉重的工作压力、狭小的住宿空间,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甚至恶化,很多子女反映父母争吵次数频繁,自己也很少与父母交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样通过采访,也有一部分家庭父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由于流动家庭外部环境无太大差异,因此将家庭内部因素作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家庭外部因素在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三、基于调查的思考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问题,但作为这个群体的个体――家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应该成为思考这类群体的另外一个角度.宏观地采取措施可以使这类群体的现状有所改观,但差异依然存在,家庭作为社会或流动人口群体的“细胞”,更应该以微观的眼光去看待.

针对家庭教育的差异,社区可以成立流动家庭家长学校.在社区成立该组织,每周为流动家庭家长进行思想认识的提升教育,引导其正确的子女教育方法.在暑期还可以举办亲子团结比赛,以增进流动家庭的交流,让流动家庭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除此之外,家长更多的应该尊重孩子,更新陈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加强子女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对于流动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更需要每一个流动家庭自己的努力.只有细胞内部建设好了,才能组成好的组织,才能形成不断壮大的集体.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人民日报,2011-04-29(009).

[2]全国流动两亿人,管理怎么写作一盘棋[N].人民日报,2011-03-02(013).

[3]高平均.家庭教育角色理论与家庭教育角色能力开发[J].中国学术期刊(1994-2013).

[4]厚婧.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5]邓俐伽.对家庭教育定义的质疑[J].现代教育论丛.2001.6.

【作者简介】

万贤鑫(1991-)男,四川省阿坝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

李逸君(1991-)女,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