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畅销书产生的历史条件

点赞:8307 浏览:332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读者群体、写作群体、印刷技术、纸张生产、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主要分析了清代畅销书产生的历史条件,但是其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可供当代出版业借鉴.

关 键 词:

清代畅销书产生条件

清代出版业发展很快,有的图书在市场上销量很大,成为畅销品种.畅销书的形成往往具有历史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等在文化上的表征.许多畅销书与其产生的时代息息相关,具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畅销书产生风行后,有的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仍流布甚广而成为经典,而有的图书则不为后人所接受,不具有时代的穿透力而湮灭无闻,有清一代畅销之书也概莫能外.那么清代畅销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其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局限性,本文试就此论之.

一、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

对清代畅销书的探析,可先从对图书的需求方读者群体的变化入手.清代的人口增长很快,无论从增长的数量上,或是从增长的速度上,均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值.根据史料,将清代历朝人口数制成表格以作对比,见表1.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到,清代人口在康熙三十年(1691),人口数为101817840,刚过1亿,然而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人口数为413457311,便突破4亿大关.仅在150年内,清代人口净增3亿多,年增长均在200万以上.

在清代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清代的学堂及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根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70至381《各省学额》项统计,将各省学校数列表2.

至光绪中,全国共有府州县学1805所,超过明代,达到历史新高,学生教材随学堂及人数的增加而需求旺盛(具体人数见表格3:各省学额汇总表).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70至381《各省学额》项统计,兹列表3.

表中的各省学额汇总数为25312名,这与清陆以《冷庐杂识》卷一所说的“今天下岁取生员二万五千三百余名”基本相符.[1]但参加科举人数众多,康有为曾在《请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改用策论折》中提及,仅涉及童生人数,总计全国30年间就达300万之多.

晚清时期,新式学堂数量激增.中国的新式学堂发端于教会学校,而从戊戌时期开始,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20世纪初,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兴学热潮,学堂数量直线上升,学生群体急剧壮大,兹列表4.

据上表4,在1903年-1910年的8年间,学堂数由769所增加到42696所,学生由31428人增加到1284965人.至清末,学堂和学生数量达到历史上最高值,1911年全国的学堂总数为87272所,全国学生总数达到2933387人,这些有阅读能力的学生成为阅读和购写图书的潜在群体.[3]新式教科书的相对较低,学生用书5年,多者五六元,少者以4元为准,经营者以求教育普及.同时,具有经济购写力的士大夫和出国留学生成为图书阅读的生力军;不断增加的市民则是读者群体源源不断的后备军,读者群体扩大呈不可遏制之势,拉动了图书市场的需求.[4]以上海为例,据袁进《鸳鸯蝴蝶派》载,19世纪90年代,上海100人中约有60人能粗识文字,学者、文人大约占到5~10人.能够阅读书刊的妇女大约占到10%~30%,其中能作诗的占1%-2%.而这时上海租界的人口已达45万,构成了一个较大的书刊市场.[5]

二、写作群体的逐渐出现

在中国古代,图书写作的主体是士大夫,其的对象为封建统治阶层,而忽略了普通老百姓.此外,士大夫虽写作,但却未必以此为生,他们有多种谋生手段可供选择.而写作的职业化,或者说作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直到近代才显现出来.促成职业作家群逐渐形成的前提,是近代都市化造就的大批市民,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构成了图书市场的购写群体,同时又有闲暇时间,而商业稿酬制度的逐渐确立,使职业写作群体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展.

清代实行科举制度时,举子数量巨大,根据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录》记载,在科举废除前,各省合计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随之,许多读书人自谋生路,他们或成为官府幕僚,或出国留学,或以写作为生.一部分人投身于写作,如吴趼人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江南制造局做过校对后,编过小报,曾撰写《上海名妓四大金刚》,后投身于“新小说”运动中,创作“谴责小说”,成为《月月小说》主编,是当时面向公众的小说家.以上海为例,戊戌变法失败后,又有不少知识分子精英逃亡上海,此中有容闳、张元济.1900年,北方战乱,又有严复、邹容来到上海.1902年,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先后成立,成为爱国知识分子在上海的联络中心.1903年,南京陆师学堂有30多名学生因闹学潮,退学来沪,章士钊即为其中之首.1900年经元善在上海领衔通电反对“乙亥建储”,签名者达1231人,大部分是爱国知识分子,其中就有叶瀚、王季烈、蔡元培、章太炎等.1901年,上海举行拒俄集会,与会者动辄千人,其中大部分也为知识分子.据张仲礼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一书推测,至1903年,上海至少汇集了3000名新型知识分子.[6]近代职业写作群体的出现,使图书的稿源得到保障,促进了图书市场的发展.

三、印刷技术与纸张生产的发展

在清代,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图书印刷量大幅提高,图书制作成本降低,图书下降,能让更多的读者写得起图书,从而无形中奠定了出版畅销书的技术前提.毛庆臻《一亭考古杂记》载:“乾隆八旬盛典后,京版《红楼梦》流行江浙,每部数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两.”可见,图书与翻印数量呈反比关系.19世纪末期,铅活字印刷已开始在我国得到普遍使用,石印技术更是因“成本低、印刷周期短、用人少,能保持古书原貌,比木刻更易保持书法的优美,而且字迹清晰美观等优点”,从而“取代雕版印刷的主导地位,独步一时”.[7]新式印刷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图书和报刊成本降低,下降.晚清营业书目中多载石印小说,其价较低.《上海飞鸿阁发兑西学各种石印书籍》载“《儒林外史》每部洋七角,《七侠五义》每部洋八角,《三国演义》每部洋二元,《隋唐演义》每部一元二角”等.故此,阿英认为造成晚清小说繁荣原因之一是“当时是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前此那样刻书的困难”.[8]到明末清初,中国各地的造纸工场和作坊已多达2000多户,从业人员近4万人.只是中国传统的造纸都是手工操作,所生产的纸张用于书写、包装,传统印刷虽质量上乘,但不适宜于近代用机器高速印刷.用于近代机器印刷的造纸业――机器造纸业,则是在西方近代印刷术广泛传入的19世纪80年代才首开其端并逐步发展的.根据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所论及的近代机器造纸业,列表5.

清代畅销书产生的历史条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表5所示,从建立的机器造纸厂所生产的品种也不难看出,到清朝末年,中国的机器造纸厂在数量、规模、生产能力诸方面均有所发展,为图书的大量生产和大规模流通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屡禁不止的跟风热

清代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某些畅销书屡禁不止,甚至愈禁愈风行的怪现象,也值得现代出版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思考.自有雕版印刷术以来,书籍的传播更加广泛.官府要禁书,除收书、烧书外,往往抓住书籍流通的要害环节,即将书版也毁掉.苏轼的诗文集在北宋徽宗时就曾遭禁毁.明代末年,《水浒传》被认为是诲盗之书,遭到严禁.但禁毁书最厉害的,则是清朝.

由于清代禁书较多,有许多书当时畅销,随后又被禁止,如《红楼梦》《解人颐》《异说反唐全传》《绿野仙踪》《笑林广记》《剪灯新话》《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古文观止》等书也被列入禁书.以《红楼梦》为例,其续书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补红楼梦》《后红楼梦》《补红楼梦》等有香艳描写,因而被禁,但它被禁较晚,且禁令也没有多大效果.清人毛庆臻《一亭考古杂记》云:“京板《红楼梦》流行江浙,等其书较《梅》愈奇愈熟,巧而不露,士大夫爱玩鼓掌.传入闺阁,毫不避忌.作俑者曹雪芹,汉军举人也.由是《后梦》《续梦》《复梦》《翻梦》,新书叠出,诗牌酒令,斗胜一时.”[10]《红楼梦》及其衍生小说的畅销引起清政府的警觉,屡发禁令查处,而此类书因广受欢迎而卒不能绝,则以文人学士多好之缘故.淫词小说也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屡被禁止,但仍然流布,如《》《如意君传》《浓情快史》《株林野史》《肉蒲团》等.

清代书坊主人为了牟利,想方设法出版一些被明令禁毁的书籍.清代被禁毁图书,有的是因为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更多的则是被视为有碍世道人心的“淫书小说”,如《》《梅》《肉蒲团》《如意君传》《浓情快史》等小说.然而明令禁止不啻为这些被禁书籍做了最大范围的广告,更激起了许多尚未阅读过该书的读者的好奇心.虽然禁令犹在,但增强了打破禁忌、冒险的快感,有的读者因此急欲一睹为快.正是抓住读者这种心理,书商冒险将禁毁的书籍改头换面,瞒天过海,坐收巨利.例如,《红楼梦》改名《金玉缘》、《肉蒲团》改题《循环报》等,而小说集《欢喜怨家》则不仅有《艳镜》《三续今古奇观》《贪欢报》《欢喜奇观》等众多书名,更有甚者将其中的一些故事抽出,然后与其他故事混编在一起,以一种“夹带”的方式销售出去,这种手法在当代仍然存在.

对于这样的怪现象,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1873-1965)分析得最直接:“倘若出版商和作者能够幸运地引起的注意并想来阻止的话,那么这本书的销量还会激增.一本书还可能由于满足了不少人的冒险和浪漫愿望而畅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这两种愿望是很难实现的.”故此,清代图书市场上才出现屡禁不止,甚至愈禁愈流行的现象.

五、市场化的运作

畅销书必须具备市场化的运作条件,能够在短时间内销售数量巨大的图书.图书的流通渠道是畅销的基本保障,据此才能实现图书快速进入市场的时效性与销售网络辐射的深广度,使图书物畅其流,最终兑现畅销.

清代图书市场逐步拓展,图书贸易活跃,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为图书的快速流通提供了交易平台.清代前期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图书生产多以雕版为主,制作方式也多为手工,出版机构多数是刊行合一的传统书坊,图书流通环节较少,写卖图书自然、直接.

到清代后期,随着先进的印刷技术的引进,出版的主力军逐步转换为民营书局,按市场化运作,生产和发行逐步分离,职业化特征明显.民营书局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出版大量推动时代变革的新知识图书;扩大图书生产规模,采用推进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借助铁路、轮船、、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等,加快图书流通速度.这些以市场化运作的流通渠道,使图书的发行量大幅提高,促进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

结语

清代畅销书形成需有一定的条件,读者群体的扩大,内容满足特定读者群的需求;写作群体的逐渐出现,稿酬制度的确立,使稿源有了保障;印刷技术与纸张生产的发展,为图书的大规模出版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图书出版和经营的市场化运作,使图书物畅其流,最终兑现畅销.但是,畅销书需要时间的检验,畅销未必经典,梁实秋对畅销及书的价值的观点也很独到:“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畅销书能否成为经典要得到时间的检验,以及后世读者的认可,这一点尤值得当今出版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