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专家审稿中常见问题

点赞:33413 浏览:1563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医学论文具有专业分支多、学术性强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关键.审稿专家作为医学论文科学性、创新性的鉴定者和把关者,在稿件的审理和取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医学专家在审稿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审稿制度,加强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医学期刊的学术质量.

关 键 词:

审稿专家医学期刊问题分析对策

期刊出版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工程,稿件审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专家审理又是整个审稿程序中最关键的一环.随着学科分级的不断完善,医学领域产生了许多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既专业,又相互渗透、交叉,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仅靠编辑的能力是远远不能把握的.因此,需要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医学论文进行学术把关,以保证医学期刊的学术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学科带头人或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稿件的质量要起到把关和提升作用,他们的评审意见往往是评判论文学术水平以及确定稿件能否被采用的主要依据,笔者将专家在医学稿件的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一、医学期刊专家审稿常见问题

1.学术水平不足.由于医学科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学科专业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医学专家大多存在专业局限性或门派观念,如果不注重学习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话,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稿件评审的片面和宽泛化,甚至会对一些前沿科研成果认识保守、滞后.有些审稿专家对某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及医学发展动态了解不全面,在审理一些高水平的学术稿件时感到力不从心,对稿件的创新性不能很好地把握,审稿时较盲目,审稿意见表述不清,模棱两可,这样的审稿意见不仅混淆了编辑对稿件使用的判断,同时也会影响到期刊的质量.能否对稿件的真实性、前瞻性、独创性及学术价值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并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是衡量审稿人学术水平的标准.


2.对期刊定位不清.每种期刊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定位,医学期刊突出体现的是稿件的学术价值.审稿人首先应该明白稿件发表刊物的主导思想和栏目风格,要从稿件的论点、论据、内容的真实性及创新性等方面加以判断,不能单纯就某一篇文章简单扼要地批注“同意发表”,一定要阐述清楚文中所表达的是学术价值抑或临床实用价值,对稿件可以提出具体的取舍意见,也可以对稿件刊登在哪一类栏目项中提出建议,以便帮助编辑正确设定稿件的归属范围.比如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可以建议以论著形式发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可建议以临床经验交流、个案讨论或其他形式发表,不可含糊其辞,一概而论.

3.责任感缺失.由于审稿人大多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或是从事临床工作、身兼教学科研重任的技术骨干,这些专家学者虽然造诣精深,能对稿件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因平时工作较忙,空暇时间较少,难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对稿件专心、认真地审阅,造成审稿时间过长或质量降低.据统计,尽管大多数审稿专家是尽职尽责的,但仍有大约5%的审稿人对稿件的审理不够认真,表现为稿件审理意见针对性不强或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只是简单地在审稿单上批注“可以刊用”或“不宜使用”,使主编复审时难以定稿.[1]另外一种情况是委托他人代审,却未加说明或审核,致使稿件内容出现真实性或科学性错误,这些审稿人大多为博士或硕士生导师,因某种原因,将稿件委托给学生写作技巧审阅,却未加核实、把关,就匆匆签名了事,完全没有起到对稿件的把关作用.

4.对稿件处理能力欠缺.审稿专家除了要具备判断稿件的临床需要及学术发展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字纠错能力.语言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具备条理性、规范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专家在处理稿件时,对于明显的语句成分缺失及语序混乱,不能合理地予以纠正和修改.由于医学论文要经常性地涉及医学统计学及循证医学的方法,审稿专家对稿件中数据部分的处理与判断,可直接影响到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医学统计方法的合理运用,也是审稿专家对稿件处理能力的一种体现.

5.学术排他行为.有些医学学科分支较细,学术研究比较前沿,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对新兴的学术成果会持不同的意见.如果审稿人过分相信自己的学术观点,面对与自己思维方式、学术观点相一致的稿件时,很容易接受,并高估其学术价值,反之,对那些与自己学术观点相悖的稿件,会产生本能的排斥心理,容易否认或低估其学术价值,甚至不能秉公审稿.这种主观上的“相近”或“相轻”现象,是一种认知偏差,会直接造成对稿件的判断失真,甚至导致审稿结论违背稿件原有的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

二、优化审稿专家的建议和举措

1.择优选拔审稿专家.为保证期刊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并多元化发展,期刊所设栏目一定要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审稿专家也要随着期刊栏目的设置不断调整.在选择审稿专家时,既要尊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要关注拥有新思想,掌握新技术,勇于开拓创新,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中青年专家.及时补充年富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和临床经验、工作效率高的新生力量是保持高水平审稿专家队伍的前提.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同行推荐、利用互联网公开选拔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找寻适合期刊风格和要求的审稿人.此外,也可利用作者投稿时的通讯作者一栏及文中基金项目的类别,及时与作者的导师取得联系,积极发展为审稿专家,补充了“小同行”审稿专家队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审稿标准规范化.由于审稿人的专业认同存在一定差异,审稿时的角度不同,对稿件质量的判断也会有差别,编辑应根据期刊特点制订具体的稿件评审标准,提出详细的评价项目和内容.为了使审稿专家在审稿时有章可循,编辑部一定要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即要设计出对稿件有定性评价的各个项目,比如设置专家论坛、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前沿学科或基层推广等不同的档次和标准,专家依照固有格式阐述自己对各个级别的稿件在创新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稿件的整体质量方面的看法及建议,这样既节省专家审稿时间,又便于编辑查阅.另外,医学期刊中专业术语、公式及图表较多,同一种字符的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为避免因批注符号使用错误造成的不必要麻烦,可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培训,组织审稿专家学习有关审稿方法,探讨审稿模式及技巧,讲授论文修改的规范批注等.3.建立健全审稿专家队伍.建立健全动态的审稿专家系统,是期刊质量的保证,可将现有审稿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年龄、技术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进行等级注册,系统建立后,及时制定审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审稿专家进行考评,主要参照审稿人对稿件处理的时效性,审阅文稿是否规范、严谨及发表文章的引用率等方面.通过定期的考评和遴选,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审稿意见笼统、不规范,或审稿时滞长,审阅质量不高的审稿人予以淘汰,反之,对工作认真负责者给予奖励.设立审稿专家质量动态评估,可以有效实行量化管理,并调动审稿专家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审稿专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2]另外,医学论文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要求审稿专家对稿件中的数据统计应用部分要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审稿专家对统计学方法运用欠佳,鉴于此,建议聘请专门的统计学专家为这部分论文把关,即把涉及统计学方法的稿件,统一送统计学专家审阅.[3]

医学期刊专家审稿中常见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期刊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注重审稿专家与编辑把关相结合.专家审稿主要是针对学术质量的把关,其作用是保证医学论文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术质量、实验成果、临床推广等方面的价值.编辑作为期刊的第一把关人和第一责任者,稿件在交付专家审阅前,应首先与作者交流,告知书写规范格式,对文中明显的差错予以甄别,语言表达不通顺的予以更正,剔除不符合期刊标准或学术水平太低的稿件,并利用网络资源对稿件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对重复率高出规定要求的稿件一律不予送审.一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书写规范的稿件不仅可以有效缩短专家的审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调动审稿专家的工作热情.[4]编辑同时还是联系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纽带,其在专家和作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很重要.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送审稿件,保持与审稿人和作者沟通顺畅,及时向作者反馈专家意见,通知修改稿件不足之处,尽可能缩短稿件处理时间.及时关注审稿过程,了解稿件审理进展情况,也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编辑若发现审稿人未在规定时间返回审稿意见,应予以催审,[5]如果有特殊原因可适当延长审稿时间,否则应及时更换审稿专家,以免审稿时滞过长,影响稿件发表.

5.合理分配“大同行”“小同行”审稿专家.由于医学学科分支较多,新兴学科又相互交叉,并涉及不同领域,有时审稿专家会受到同行评议的束缚,为避免学术争端,对同行专家的概念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大同行”“小同行”由此应运而生.一般将一级或二级学科水平的同行称为“大同行”,或四级学科水平的称为“小同行”.[6]“小同行”专家因为所从事的研究更具体、更专一,所以对稿件的评价可以做到更科学、公正和客观,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作者研究成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作者易于接受,便于修改,对作者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修正和提携作用.有报道[7]认为,“小同行”审稿专家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更能讲到点子上,因此,对于期刊学术质量的准确把握和审阅效率都较“大同行”高一些.但对于综述类稿件,宜送“大同行”审稿.

6.采用“双盲”审稿模式.所谓“双盲”审稿即审稿专家与作者之间互相不知情,这种审稿方式可有效避免专家审稿中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干扰,[8]使关系稿件、名人稿件的学术质量可以得到正确的判断,有助于稿件审理的公正和客观,较之单盲审稿和公开审稿更为科学.[9]但在注重专业对口评审的同时,由于相关专家彼此熟悉,从稿件提供的病历资料或研究结果很容易判断稿件的出处,因此,“双盲”审稿也不是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性措施,还应与审稿制度及审稿专家整体素质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完善专家审稿过程以及对稿件审理质量的整体把握.

结语

医学期刊审稿专家是稿件学术质量的把关者,同时也是新科学、新技术的传播者,在学术领域一般都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审理稿件时应从专业角度对稿件的学术价值作出准确判断,其个人修养、审稿态度及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稿件的学术质量.审稿专家不但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厚的学识水平,在稿件的处理上要秉承客观公正、科学创新、真实可信的原则.另外,在建立健全审稿制度、规范审稿标准的同时,选择审稿专家时注意不要过分集中,最好分散到不同的单位,甚至不同的地区,并灵活选择“双盲”审稿、异地交叉审稿及对口审稿等稿件审理模式,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稿件真正得到公平、客观以及科学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