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加工业务外包问题

点赞:27523 浏览:1290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降低成本,弥补编辑力量的不足,提高图书出版的双效益,“编辑加工业务外包”已成为出版企业的选择措施之一.本文在分析了编辑加工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弊端后,提出了完善编辑加工业务外包模式的若干措施.

关 键 词:

编辑加工外包优势弊端完善

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是随着图书出版数量增加与出版速度的提高,出版企业的编辑力量明显不足,编辑加工环节越来越成为阻碍出版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减少加工时间,势必影响图书质量;增加加工编辑,又会提高出版企业的运营成本.为解决这个难题,编辑加工业务外包成为出版企业的选择措施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出版企业编辑加工采用外包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编辑加工实行外包的优势分析

编辑加工外包指的是出版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编辑加工业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处理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形式有利用本社或外社离退休且编辑业务水平较高的老同志承担或分担部分应急书稿的编辑加工和审稿工作,招聘具有编辑加工经验的书刊编辑成立单独的编外编辑室,招聘语文功底较好且专业对口的大中小学教师从事社外编辑加工业务,招聘符合编辑业务要求的在岗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加工书稿等等.编辑加工外包模式之所以在当前被众多的出版企业青睐,是因为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优势,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包编辑加工可以降低成本

采取加工业务外包的做法确实解了不少出版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出版企业的人员编制并没有扩大,在岗人员的平均人工成本还有所降低.以年出书500种2亿字数的小型出版社为例,该社编辑加工的定额为600万字/年(居目前全国出版社中上水平,但实际上70万字~80万字/年为宜),要完成全部加工任务需要加工编辑33人,以每人每年的基本工资、年终奖金、五险一金、企业年金、办公费用及配套设施和必要的管理成本约10万元(出版社中的基础水平)计,该社需承担加工编辑费330万元,而如果使用编辑加工外包,以目前市场上加工编辑的单价3元~5元/千字付费,2亿字只需付36万元~100万元,再加上管理成本(折合2元~4元/千字),总计也就76万元~180万元.两者比较,编辑加工外包的成本远远低于社内编辑加工.所以,从出版社的成本角度考虑,发展外包编辑加工业务势在必行.

2.外包编辑加工书稿可以弥补社内编辑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社外编辑一般从事各种专业工作,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熟悉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在专业能力的把握上强于社内编辑.而且,社外编辑学科更齐全,安排书稿加工的选择余地更大.以教辅出版为例,教辅品种繁多,大致可以分为辅导类、试卷类、练习类、参考类、课外读物类等,知识内容包括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美术、体育等,集社科类和理工类于一体,表现出综合性特征.然而,文理学科书稿的编排规范不尽相同,同时从大多数出版社目前的状况看,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严格按文理科分别设置相应的编辑岗位.跨学科加工非本专业书稿不仅吃力,还要冒因专业知识缺陷(每个人不可能通晓所有学科的知识)造成加工添错的风险.而利用外包编辑则可以弥补社内编辑在专业方面的不足,社内编辑可以把重点放在编辑规范方面.

3.外包编辑加工可以减轻编辑压力,为出版社创造双效益图书提供条件

编辑加工外包弥补了出版社内编辑力量的不足,减轻了编辑加工的压力,不仅提高了社内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图书出版周期,还大大增加了图书的品种数量.同时还把编辑从繁琐的加工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使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编辑规范和选题策划上,有效地提升了图书选题和图书出版的质量,极大地增强了本版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出版社创造双效益图书提供了条件.

编辑加工业务外包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编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目前编辑加工业务外包中存在的弊端

编辑加工进行外包,虽然能够节省出版企业的成本,并且能够获得专业优质资源的补充,使出版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编辑加工外包模式虽然有着突出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包模式下的编辑加工质量难以保证

编辑加工是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过程,包括科学性加工、文字性加工和技术性加工.通过科学性加工使书稿的内容安排,或篇、章、节的层次安排更具逻辑性,并将书稿中无价值的内容加以删削,对欠周密、有遗漏的加以补充;对提法上有违反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的问题内容加以删削或处理.通过文字性加工,对文字不通、句子歧义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进行加工处理,对书稿文字上的差错进行纠正或改正;通过技术性加工,对书稿中专业名词、量和单位、图表编排、参考文献的著录给予规范化的处理.总而言之,编辑加工的目的在于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提高总体质量水平和可读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外包编辑的加工编辑能力、文化素质和职业精神良莠不齐,符合编辑加工要求的少.加工能力较弱的社外编辑,根本谈不上作科学性的加工,他们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一部书稿的整体把握意识不强,不审框架,有的仅局限于改错别字,但修改错别字的能力较社内编辑又差很多;对书稿内容不加推敲,对事例不加查证;对文字表述和语句逻辑性把关不严;不掌握出版规范,随意改动或忽视单位名称的一致性等,导致编辑加工质量难以保证.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例,社外编辑所加工书稿的复审差错率平均在万分之0.84左右,且复审通过率较低;而社内编辑所加工书稿的复审差错率一般在万分之0.56左右.在每年的成品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社外编辑加工图书的差错率也明显高于社内编辑.[1]

2.外包模式下编辑加工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图书是一种智力产品,充足的编辑加工时间是保证书稿加工质量的前提.为保证质量和出版周期,各社对编辑工作完成时间都作了限定,以600万字/年计,扣除法定检测期和双休日,每人每天加工书稿的字数如果超过2.5万字,加工质量将受到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版企业很难对社外编辑加工的时间予以控制.一是社外编辑工作时间的自由度大,很多社外编辑同时给多家出版社看稿,为了在期限内完成多个任务,只能跳页或浏览加工书稿.二是社外编辑大部分为在岗一线人员,时间不能完全保证,时间充裕时加工比较精细,遇突发情况,可能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匆忙完成.待稿子回到出版社,如社内编辑又没有时间进行检查和统稿,编辑加工自然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3.长期外包导致出版企业编辑加工弱化

为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社大多都有一批社外编辑承担书稿的编辑加工任务,以便使社内编辑能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选题策划上.但是如果是全部的长期地实行编辑加工外包,就会使出版企业丧失了培养优秀加工编辑的动力以及为企业未来的高素质加工编辑提供培训和锻炼的平台.再者,没有编辑加工经验的组稿编辑很难与作者对话,不能在前期给作者提出详细的编写规范,即使经验丰富的组稿编辑由于长时间不看稿也可能在强调市场的同时淡化对书稿质量的要求.[2]所以,从长远来看,编辑加工全部外包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在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出版企业的编辑加工水平很难有大的提升,只会长期地依赖外包模式.如此恶性循环就造成出版企业内部编辑的加工能力进一步弱化.

三、编辑加工外包模式的完善

编辑加工推行外包模式,既有优势也存在缺陷.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采用外包模式进行编辑加工将会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升编辑加工水平,确保加工质量,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也要对潜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编辑加工外包的质量评价体系

制订图书编辑加工质量评估标准系数,从书稿的加工难度及内容、文字、技术的加工质量等方面对书稿加工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管理体系,为外包编辑审阅和加工处理稿件时发现并纠正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规范性等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对外包的编辑加工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有利于区分责任和绩效考核,为体现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为编辑加工质量提供保障.制定的外包编辑加工质量评价体系,既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要便于前后期对比和经验总结,避免在制度规范中出现文辞费解和不易操作等缺陷.

2.优化外包编辑队伍,保证编辑加工质量的潜在质量

要实现编辑加工外包需要有一批成熟的外包编辑,只有形成一批编辑加工技能过硬的外包编辑队伍,编辑加工质量才能有保证.因此,出版企业必须不断优化外包编辑队伍,保证编辑加工质量的潜在质量.一是抓好选聘关.选拔外包编辑时要对所选择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该包括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字水平.从中选择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责任心强又有充足业余时间的外包编辑进行合作,并签订编辑加工业务外包协议,作为以后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在组建外包编辑队伍时应注意建立合理的编辑人才结构.二是加强外包编辑的培训.由于外包编辑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出版企业必须创造一定的学习与实践条件,如系统地讲授编辑加工规范与技能、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并在传帮带的作用下使外包编辑真正掌握编辑加工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实现编辑加工水平的日益提升.三是建立合格编辑清单,时段性地进行评价,优胜劣汰,对于合作过程中连续评价为优秀的外包编辑,可酌情吸收为体制内员工;对不符合条件和加工质量不能达标的外编予以淘汰.同时,重视队伍的新陈代谢,适时补充新鲜血液,以保证出版企业外包编辑队伍的最优化和梯队化.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证外包编辑加工的总体质量,是外包编辑加工质量控制的基础.


3.加强外包编辑加工的进度和质量监控

稿件外发以后,出版企业要对外发书稿编辑加工的时间和质量进行控制并非全然不可能,按照具体书稿的出版计划,出版企业可以在书稿外发前、加工中、加工回稿后等各个阶段做好相应的进度和质量控制工作.具体来说,发稿前控制就是要求外包加工管理编辑(应是编辑工作规范性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所在学科的业务专才)根据书稿性质,综合考虑外包编辑的工作性质、学科专长、文字水平、审稿效率等情况,根据书稿的性质和出书周期要求做合理的人员安排,并通过面谈或、电子邮件沟通的形式,根据稿件的专业和加工时间对外包编辑提出具体要求.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求外包编辑在加工时有不确定的事情及时与社内管理编辑沟通;在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反馈,以便与作者进行沟通.社内管理编辑要及时了解书稿的加工质量和进度,对编辑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回稿后,管理编辑应对整部书稿进行检查和统稿,同时及时反馈后续校对和作者在清样上发现的问题,并将相应工作质量及评价及时记录归档,既是总结,又是为下一书稿的编辑加工积累一定的经验.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

外包模式其实就是在企业与社外专业人员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的核心就是对双方权利义务有一个区分与约定.此外,要想使权利更好地得到保障,义务得到更好的承担与履行,我们通常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的执行,能够提高外包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提高编辑加工质量和速度.问责机制的存在,能够使外包编辑强化责任意识,重视编辑加工质量,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可能遗留的错误尽可能地消除在图书出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