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实施中的“度”

点赞:5862 浏览:206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教学的难度难以把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度”上的困难.本文是从这些困难点出发,探讨高三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度”的把握.


【关 键 词】度难度地理教学

一、认识“度”

教学中的“度”主要是指难度,它可以延伸出来,包括广度和深度,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忽略了其中一方面,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它是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难度:教学内容的难点程度.其中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自己知识和能力原因,发生理解困难的地方.

广度:是指与该知识并列的所有知识的数量.揭示的是系统网络中横向因果链条.各个并列知识点间的相互转化与作用.

深度:是指该知识范畴层次.揭示的是系统网络中纵向因果链条.各个链条节点之间的伸缩和扩张.

二、把握“度”

在教学中对“度”的把握也需从这两个角度入手.

1.广度:要研究知识点与能力的关系、知识点与后续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横向演绎知识点,即将知识点与前后并列知识点有机联系,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广度.

如何研究知识点与能力的关系?则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能力”教学也才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在进行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时,应该注重以下能力:(1)在理论区位因素示意图上,说出相关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区分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和主导区位条件;(2)以浙江省或温州市某产业活动为例,说出产业活动的三种地域.这些能力目标都应纳入日常教学目标中.

2.深度:明晰特殊化是由普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纵向演绎知识点,即泛化知识点与上下种类知识点的联系,揭示知识点的境域化过程.也就是地理归纳与演绎法.如此,才能把握深度.如果教学深度不够,则完成不了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深度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超出高考标准达到一定的程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达到负效果.则应了那句话:过犹不及.

在高三教学中要研究文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的起点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握难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该做的有什么呢?(1)研究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的起点能力.

a.支撑的知识――义务教育相关知识和高一、高二学科知识的掌握.普遍来说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较少,通过浏览初中教材是个很好的方法.高一高二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要视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摸底测试与调查.

b.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主要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但教师不能处于被动的角度,而应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c.教学的过程是针对学生而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来实施的.学生认知能力弱一点,那我们就知识铺垫多一点.当然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特别是耐心很重要.

(2)注重教学内容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a.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其关键是思维引导,防止负迁移.引导的成功与否实际上就是教学的成功与否.特别是要注重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高三地理教学实施中的“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三地理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b.把知识点纳入整体知识结构、纵横交错的因果网络.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

三、“度”的操作举例――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研究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的起点能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几乎为零,在高一阶段,特别是经过了会考之后有一定的掌握.但是许多学校许多文科生其实对这部分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不高.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仍然需从基础开始复习,并且进行延伸.在能力方面学生较高一时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也要注意铺垫,不能过度跳跃.

能力点如下:

1.观察地球运动过程,说明地球方向和速度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2.能画出太阳光照图,并读出晨昏线、黄赤交角、地方时、区时、日期、节气、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纬度与晨昏线变化幅度关系;

3.能画出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归纳太阳回归运动规律及其产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时间和太阳高度等;

4.能综合分析地球运动对河流、风向和洋流的影响;

5.掌握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的判读技能.

(1)地球运动复习的广度:可以拓展到学科经纬网和比例知识、自然景观、水文特征、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极地科考等有季节性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球运动复习的深度:其深度要严格把握,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挫伤.笔者认为晨昏线与日界线的相互关系和正午太阳高度与时空关系及其推算为复习深度的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