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哲学的基本窍门

点赞:5173 浏览:19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每个学科都是自成体系的,都有它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也都有其基本的学习要求和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就是一门逻辑体系严密、学科特点突出的课程.只要我们掌握了它内在的规律性,懂得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好哲学便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简单介绍一些学好哲学的基本窍门,供大家参考.

一、板块:感知哲学的宏观架构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范畴总是弄不清楚,答题时常常是“张冠李戴”“破绽百出”如:题目明明要求回答辩证唯物论知识,他们却答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得分之低可想而知,真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没有一个明晰的宏观把握,对哲学范畴混淆不清.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非常关键.

从理论体系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而辩证唯物主义又可细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板块,历史唯物主义可细分为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板块.如果学生将这些哲学板块牢牢地印刻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个“电脑文件夹”,并将相应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储存在每一个文件夹中,如: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存放在“辩证法”板块这个文件夹中,让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很清晰的归位,答题时就能从中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出来,从而大大地降低错误率.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板块,我们将哲学理论体系简要概括为“一二三”:“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母亲);“二”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母亲的两个儿子);“三”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两个儿子各有三个儿子).这不就是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吗?看来,要巧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勤总结,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二、对子:清楚哲学的突出特点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运用了很多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构建起它的理论大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本质性、一般性.而高中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高度,因此对哲学课本里的诸多概念感觉难于理解和记忆,做起题来更是头晕脑胀,如:一元论、一点论、二元论、两点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等简直就是云里雾里.所以,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些基本的哲学概念或术语,为学生学好哲学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万物莫不有对”,对子是哲学的突出特点.分析哲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绝大部分概念或术语都是成对出现的,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元论与二元论,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理论),真理与谬误,联系与孤立,整体与部分,静止与发展,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内因与外因,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全面与片面,两点论与一点论,重点论与均衡论,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等.发现并运用好哲学的这一特点,通过对比来分析和研究这一个个概念对子,对学好哲学很有帮助.

学好哲学的基本窍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性:明确哲学的叙述方式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叙述方式,哲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表达某概念或原理时常用“××性”来叙述其属性和特征,以全面阐述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世界的物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等属性;运动的永恒性、无条件性、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条件性、相对性;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绝对性、相对性;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具体性、条件性;发展的永恒性、普遍性,发展趋势的前进性,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诸如这样的“××性”表述,在哲学教材里有很多,初学哲学的中学生常常被弄得一头雾水,稀里糊涂,老是混淆不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告知学生哲学的这种叙述方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性”表述做一个专门性归纳,以很好地解决学习难题.学习中,不仅要对各“性”准确理解,还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甚至还要在比较中去分析各“性”的不同与相通.

下面,就以“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为例,简要介绍“××性”表述归纳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能为哲学教与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辩证唯物论“××性”归纳

概念解释“×性”理解高考典型例题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不可创造、不可改变、不可消灭.

(2008年上海政治第14题)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运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可知性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永恒性物质是永恒不灭的

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人们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2009年江苏政治第28题)“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主动反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来选择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

四、观点:把握哲学的基本内容

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原理观点也不少,学生学习常常是顾此失彼,真是“熊瞎子劈包米”.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板块化”的基础上,借助哲学基本“概念”,再来将之细化成“十一观”,从而实现知识的由点到面.如: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观和意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创新观(或辨证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哲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就更加清晰明朗了.根据各“观”,我们通过其核心概念进行“观”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形成一个个原理和观点.这样,有了一棵棵葱郁的原理树木,哲学这座森林自然能够茂盛起来.


以“物质观”为例来说明辩证唯物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过程.根据“对子”这一哲学的突出特点,由物质观的核心概念“物质”可引出其对子概念“意识”,进而得出辩证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又由“物质是运动的”引出“运动”概念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由“运动”可引出“静止”概念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再由“运动是有规律的”,引出“规律”概念及“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进而得到辩证唯物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样,哲学的知识库就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起来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重视用这种演绎的过程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推演出每个板块中的相关哲学原理,不仅对他们全面系统深入地学好哲学这门课程大有裨益,而且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

五、图表:学好哲学的重要方法

图表,相对于整段整段冗长的文字表述,具有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的效果,对学生而言,无论是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还是思维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六、反思:体悟哲学的人性养育

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绝不只是通过记住几个基本概念、几条基本原理,来解答几道试题,为高考赚取一点分数.哲学的价值更在于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它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真理的探索使命等正如教材上所说,“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学好哲学,终生受益”“让哲学思维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国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习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大师的哲学观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具体科学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即“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而“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使人成为“人”.这就是哲学的特殊意义与价值所在――养育人性.

因此,我们学习哲学,更要能超出哲学的知识视界,从更宽广的视角来思考宏大浩渺的宇宙世界,常常反思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旅程,不断使自己“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冯友兰语).果真能如此,我们的“人生将会更美好、更精彩”,哲学的价值也得以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