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对叛逆学生的教育策略

点赞:4623 浏览:135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理论上讲,叛逆是永远存在而且必须存在的,没有叛逆就没有人类的发展.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在现实条件下,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日益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非常棘手的难题.

【关 键 词】叛逆反抗班主任

青少年青春期是叛逆心理的多发季节,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依赖性和独立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时如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往往会导致其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接受教育者的正确教育,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就需要针对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顺利走过“叛逆期”.

一、小学教育中叛逆的含义

1、叛逆.对于“叛逆”的定义,教育学、心理学不同的学科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对“叛逆”的解释如下几种: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等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小学班主任对叛逆学生的教育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青少年的叛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映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3、小学教育中的叛逆.小学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行为,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行为愈演愈烈,产生逆反的心理,这些现象就是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叛逆.

二、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第一,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第二,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做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儿义气等不良行为倾向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务、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第三,认为自己“长大了”.这一时期孩子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儿”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一旦决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更不想和老师沟通等.

2、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自身生理和心理原因.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第二,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第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填“鸭”式、牧“羊”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僵化老化,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叛逆;也有些老师因为个人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

1、班主任对叛逆行为形成正确认识.第一,正确看待,走出认识的误区.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认识的转变必将带动态度和处理方法的转变,这些都将为正确引导、转化孩子的叛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正确调节班主任对学生叛逆现象的偏见.其实,叛逆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形成叛逆心理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当老师的要珍视学生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2、班主任对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首先,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身处地与学生沟通.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叛逆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去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叛逆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要想消除这些分歧,达成共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勇于“屈尊”,尊重、鼓励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学会善于打破师生之间阶级对立的模式和“老师至高无上”的态度,试着“弯下腰”、站在和孩子一样高度的视野去读懂学生.最后,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相互支持和配合,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施教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叛逆心理,并非无计可施.只要我们能正确全面认识其实质,真诚关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疏导调试,相信定能伴随着孩子,一起走过叛逆,迎来和风日丽的明媚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