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二)

点赞:5080 浏览:17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所设想的精神的原始动力自爱心与怜悯心应当补充以能动性的“能”,三者将为原始精神刻画出简洁有效的样貌,其中怜悯心的可能的几种的保存意义对社会化的起源有解释的意义.

关 键 词:卢梭;自爱心;怜悯心;“能”;种

卢梭激进的哲学思想与其悲惨的流浪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幼的悲惨流浪经历使得他比其同时代的人更加能够理解下层平民的苦难,上流社会的虚伪奢靡与其所经历的悲惨的底层生活相比显得分外刺眼.因此,他倡导“回归自然”,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为远古的“自然状态”振臂呐喊.并在《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为他“回归自然”的观点进一步充分展开,开创性的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三个阶段私有财产、国家机器以及专制暴君的出现.得以补充发展的“自然观”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他所倡导的“回归”并非社会的倒退,而是呼吁用自然状态的美好事物唤醒被现实所蒙蔽的人们,从而建立自由平等的文明.在他的以《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中心的一系列自然主义论调为其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提供了思考原点,致使自然主义美学思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1“能”:理性的漫长开辟

本能推动的原动力自爱心是有力的,其对个体生命幸福的关怀是如射线般单向持续的,因此而缺乏变化甚至固执.精神在如此绝对而单一的力量推动下将永远无法繁荣.“能”为精神的扩张及衍生注入最活跃的因子.

“能”使精神在沿着个体生命保存的单行线上乏味地延续过程中,不断地有将这条单行线拓宽的可能性.在精神的语境下,“能”在前理性状态下只是一股盲目的力量,“能”的存在最终导致理性启蒙精神,导致精神向意识僭越,而后在理性返回下,“能”自身僭越为自由,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前理性的精神状态下,精神的内容物是“没有意义”的感觉表象,绝对存在的“能”的一切魔力在于它发生的偶然性以及反馈至自爱心的偶然性.陨石坠落引起的“天火”将动物烧死,烧熟的动物尸体与其生存时的样貌已毫无对照,第一个走近它并尝试将它这种既不同于树上有鲜艳颜色的果实也不同于可以奔跑移动的动物的存在放入嘴中的原始人,是偶然地被“能”击中了.这样一次概率极其微小的偶然事件会以更好的口感感知强烈地反馈至自爱心而以感觉记忆被个体保存.很不幸地,如此重要的体验可能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漫长的时间将带来一次又一次上述体验发生的可能性,最终使得另外一位幸运的原始人“能”将其体验交流于同类.同样过程随着获得模糊体验的个体不断死亡可能再次消失.但事实是人们最终在漫长的时间流淌中,流传了熟食的体验并最终学会了驾驭火种.从偶然模糊地感觉到简单的理性知识的掌握,“能”的偶然作用是一个又一个关键的节点.“能”的击中与本能的反馈缓慢而随机地积累了最原始的理性知识,简单的理性知识再在最初依靠基于反馈的反射机制中被固化而缓慢地将盲目的“能”归置于自身的控制下.

理性之于“能”的控制,是“不能”的肯定.“能”与自由均是可能性的定义.“能”与“能不能”是盲目的;而自由的可能性获得了理性意义的合法性.参照幼儿的道德生活,由于道德理性的尚未确立,幼儿在具体的道德情景下的行为反应是盲目偶然的,是“能”与“能不能”随机.成人在道德理性的判断中,获得了与道德理性相悖的“不能”及“能”的肯定,而反应与道德理性相应的“不能”与“能”.“能”与“能不能”不再随机盲目,选择的理性参与使自由最终确立其合法的地位.

前文所述,“能”的存在与理性发生有历史范畴的区别,因此较之自由,更为古老原始的“能”,始终可以摆脱理性的驾驭从自由中退行而出,即绝对自由.

2怜悯心:种的自爱

这种被卢梭本人描述为我们在看见有知觉的生物尤其是我们的同类死亡或遭受痛苦时产生的一种天然的厌恶之心会被方便直觉地认为是利他动机的原动力.因为这珍贵怜悯心的存在,卢梭得以反驳霍布斯认为人性邪恶、我们无休止地处于同其他同类斗争的“战争状态”的判断.应得到注意的是,在与卢梭检测说的另一原始动力――自爱心的对比下,怜悯心所呈现的明显的强度变化.应当注意二者在并存之余强度差异的维度,自爱的与爱他的倾向之间的强度差异程度是有可能大到将卢梭从与霍布斯的想法立场策反的.至少,怜悯心从来不曾表现出同自爱心同样强烈的精神能量级别可能蕴含着超越个体间意义的更多内容.

看看卢梭自己的描述,怜悯心发生于感知到同类的死亡或遭受痛苦之时,而将其升华至普遍地对他者生命或幸福的持续关怀必定是贸然的.面对他者的死亡与痛苦预设了一种我与他或她之间力量悬殊的境遇,那么,是否这种怜悯心产生于首先我对自身的生命状态持肯定判断进而同时因他或她境况的糟糕而产生的自信当中?既然我不曾在他或她的境况变得更糟之前生发任何与怜悯心相类似的原动力,那么怜悯心将必然与始终处于道德范畴的利他主义绝缘.

考虑卢梭所为怜悯心发生所界定的苛刻条件,我只是在其他个体生命面临消失的危险时表现为可能做出保存他者生命的违背自爱心的努力倾向.为什么要在原始的精神中植入如此有背自保与规避竞争的原动力?类似“一报还一报”的合作策略,可以设想他或她在相同的境况之下也会相同地发生怜悯心而保存我的生命,最终获得繁荣的是“种的生命”.因此,怜悯心的存在可能是超越个体间层面而自然法于物种的保存,即每一个个体精神当中存在两种不同层面的自爱心:对己的自爱心以及对种的自爱心.

至此,卢梭意义上的自爱心与自怜心补充以“能”的精神样态,为原始的个体精神刻画了三条可能存在的原则:(1)保存个体生命,维系个体精神的运行;(2)为精神运行的理性变化积累提供可能;(3)在“一报还一报”的原始合作策略下保证自身在弱势境遇下生命的保存并同时延续保证种的延续.

这三条原则可以简洁有效地保证人类共同体抑或精神――意识的持续生长与丰富.第3原则的可能存在尤为精彩且令人激动,它类似于高度发达组织共同体所具有的类似危机处理的自救程式,而在原始如卢梭所设想的精神当中便已然存在,可能为人类的社会化提供另外的解释.

卢梭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7;search_pub.php?category等于01&key2等于?&order等于sort_xtime_des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吴金牛HYPERLINK"http:∥search.dangdang./book/search_pub.php?category等于01&key2等于&order等于sort_xtime_desc",译.北京出版社HYPERLINK"http:∥search.dangdang./book/search_pub.php?category等于01&key3等于&order等于sort_xtime_des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