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的问题

点赞:9750 浏览:433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今中国美术学的发展,十分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交融互补、互取所长,吸收多方精华以求建立起新思想、新观念、新方向的学科格局,使之融会到世界美术的格局之中.探讨美术学的多学科建设这一课题尤显意义重大.

关 键 词:美术;发展;学科建设

1美术史论与多学科融合

美术学是一门研究和考察美术活动和美术现象的学科,探究其人文规律,是关于美术的知识系统,工作者须将其对美术现象的感知和体察转化为理性认识,确立和整理为一种知识体系.所以,美术学是一门从理论化、知识化的人文学科.既是学科体系,涉及美术风格、艺术家的活动,注重作品和人的精神性、个体化和审美观念,就必定有学科交叉化倾向,关联到与他学科融合问题.

本文中心主题“融”,这里第一个层次是指美术理论研究的多学科的融合,其它人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学科交叉方向,起到丰富美术学科体系之效.美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结合的举措在西方早已历史悠久,学术化体系相当成熟.进入20世纪初期,西方的美术史研究就开始向文化史目标拓展,学者们坚持美术史应该利用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使美术史成为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将目光注视在艺术、文学、学术研究和自然科学等这些被视为“高层次”的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本身.他们的工作是将美术作品置于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力图分析艺术家与他们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关系.广泛的学术领域得到高度关注,凡与美术史有关的学术资料得以大量收集,这无疑扩宽了学科知识面的广度,其作用就是使美术史研究迈入缪斯的神殿.如美术学与考古学的结合形成美术考古学、美术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形成美术教育学、美术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形成美术管理学,还有诸如美术人类学、美术文献学、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经济学、美术翻译学等,这些新的学科可以属于美术学科之下,也可以属于其它学科之下.国内现有一批博士论文从艺术学角度来研究交叉学科,如孙长初的《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董占军的《艺术文献学论纲》等等.这些学科的交叉为美术学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丰富了美术学学科体系建设.

美术作品图像中大量涉及他学科知识内容,如敦煌壁画艺术中存在大量的飞天乐舞形象,相关联有佛教音乐、少数民族舞蹈等,其中包含了乐器种类、演奏样式、仪仗乐队、仪式活动等内容,皆是中华文化的旁支之一,为文化学、音乐学、民俗学和艺术史学研究提供了天方夜谭般的奇妙世界.音乐是一种活性文化现象,诉诸听觉的乐音在时间中有规则地运行是其存在的第一特征.音乐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凝动的音符,被概括成一类符号形式、从而得以神奇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舞蹈的情况与其一样.当然,这种停滞式的保存方式能否有益于后世者,就在于后世者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能否结合文化史、艺术史等人文学科做出理论研究,挖掘蕴涵其中的文化和人文历史等信息,就能够从固定不动的图像材料中解读出丰富的“画外之音”.

“融”的第二个层次,是指中西研究者学术研究的融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研究中国美术史的美术理论家的学术交流只限于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则排除在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方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方法以及流失海外的美术品被逐渐引进到中国大陆,中国美术理论研究逐步迈向中西交融之路.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大致归属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西方研究中国美术的学者,从大量的流失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入手,从西方学术视角、审视着中国的美术,研究多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强调人文学科的角度,用西方学术研究方法进行探究.这类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深度上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没有中国生活的体验,对中国文化或中国美术创作的研究大多存在隔膜.其二是建国以后在中国大陆本土的美术理论,这类理论研究建立在对本土文化、历史和中国美术创作的基础上,尤以美术考古、历史考据和作品真伪鉴定为主导,第三类是指80年代以后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美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中国学者,他们在国内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其中很多人后又出国留洋、受到西方学术的影响,这部分学者在知识结构、学术眼光、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相当的高度,属于中西融合型,他们现在正逐步成为中国美术理论的主导力量,但是关键在于,这些学者在中西融合现状的面前,是否采取全盘西化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两种态度.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最好能逐步相互影响和借鉴.

美术学科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创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对于西方的学习和借鉴,可以促使中国美术史论由原来的以绘画史为主、以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研究为主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所有美术门类的史论研究,进行改革式的转变.寄希望于中国现代美术史论能够融会西学,初步建立了学科发展框架,以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方式,在新的框架中逐步建立、充实和发展,并能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延续.

在美术批评理论方面,亦要求与多学科融合,创立新型的美术批评理论.这一方面要考虑对传统画学的继承的日益重视.中国古代画学自成体系,“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对于中国古代画学的研究,既是研究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中国美术史论体系的需要.然而,在此基础上,史论界还需要开拓出新的活动方式和领域.西方美术理论界也已做出很好的榜样和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中国史论界适应21世纪美术学科发展新局面最为需要的理论类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美术批评家承担起独立策展人的角色,运用宏观的思维,从学术的角度,在美术展示方面发挥着史论的力量.

中西文化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拿来”的西方美术史论如何能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中国几千年的画学文脉如何传承延续,美术史研究如何和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甚至音乐学、艺术学等学科相结合,美术批评如何保持本身的独立性云开拓性,史论与创作如何才能更好地互相促进.在探索中建立延续传统画学文脉的中国当代美术史论体系,这是21世纪美术史论界对于中国美术的成就所在,更是一个意犹未尽的课题.

2美术创作与多学科融合当今的美术创作,已不是纯粹的架上艺术、画家在画布上挥动画笔的行为,而是和当代先进科技高度结合、发展新型视觉艺术的工作.从这一层面而言,美术创作须要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融合的趋势显而易见.当代的艺术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体现出媒介多变、文化多元、观念多样的特征.面对数码媒体及网络艺术的强烈冲击,“架上绘画已经死亡”一论也许并不为过,面临这种时代的新趋向,美术创作应该自动修正自身的状态,如创作观念、制作方式的转变,因循旧路肯定会走向没落.其实,这种艺术没落现象并不只在美术一域,戏剧、舞蹈表演艺术亦是如此.所以,绘画要不死,就要在生态、在理念、在表述方式上推行巨大变革.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快速流动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以数字代码的关系存在,进行着存储、提取、复制和传递,绘画创作也可以向其借鉴和取材,吸收其传达视觉形式的元素.数码媒体的使用,不仅使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变,同时也使视觉艺术远远超出了传统视像(绘画)的具体范畴,充分和视觉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不可或缺,如电影艺术.相对于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绘画一直被认为电影艺术的母体艺术,是不同时代和流派的美术作品为电影的视觉造型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养分.彼得格林纳威曾说:“我从来都深信,几个世纪以前,无数在电影家之前的画家们对绝大部分问题已经提出并解决了,大批载着问题与答案的绘画作品构成了我们集体的记忆,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切关心画面,渴望制作画面的人都应回过头来挖掘这座不断更新的巨大宝库.”一部电影的视觉风格由构图、色彩、光影、运动等元素构成.优秀的电影导演在影片视觉结构的处理上独具匠心,创造出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影像画面,并体现出独特的视觉风格.在电影不断向美术吸取养分的当前情况下,美术应该怎么去回应,如何借用电影学的专业知识来焕发美术这一传统文化形态新的生命呢?这一问题,值得中国美术家认真深思.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安享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时候,是否思考过它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对于当代绘画创作而言,即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能将摹本做得与原作酷似,但也使艺术的经典性遭遇了技术的解构.所以,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也应该与传统美术一样,向哲学文化、美学文化、艺术美学汲取养分,保持一份弥足珍贵的人文文化精神,去表现科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程形态、人类的精神世界,还有哲学的深思和历史的悠远,美术家所要做的工作何止千万!艺术创作观念的变革,是否值得我们当下的美术工作者去思量?

3吸收与借鉴:融会中发展的美术学科

当今的美术学科与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已然鲜明确立,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点,无可置疑.在21世纪,经济和信息的全球一体化撩动着人文学科的神经,催进全球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互动,也催生出一个多元文化的平台.那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就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学科,只有在学科领域上求变、求进,才能在人才和文化建设上领先于国际同行.

可以说,要建立中国新型的美术学科,一要注重吸收传统的文化,立足于自身的传统平台,二要向西方美术学界求取经验.中国美术史学与美术创作一样,都存在与世界先进美术学研究方法接轨问题.美术史学家史学眼光的陈旧、美术家创作观念的落伍是制约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因素,而观念的及时转变又是推陈出新的根本动力.回归复兴呼声和向西方学习都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回应.对于美术创作的新动向,史论界也能否做出积极回应,或冷静反思,或热烈探讨,偏重于美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史论研究值得蓬勃展开.美术史论在美术创作的带动下,美术创作在美术史论的引导和推动下,实现互动生,就能够向着多元的格局发展.

4结语

如何把中国美术发展融入到世界美术的格局之中,是中国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要思考的问题.与西方学术界相比,中国美术学的建设和研究成果相对落伍,相对于关注中国不断发掘的新材料甚于看重中国学者的见解.中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创作在观念和形态方面也创新不足,只注意作品本体的考据和阐释、作品技术成分重于观念成分,艺术新生态的发展不足严重制约着当今中国美术史论与美术创作的发展.就美术史研究而言,中国美术史学界就史论史的研究方式似乎意义不大,因为每一种方法论的建立都是有针对性地对研究对象的透彻分析,西方的风格学、图像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等方法论的出现,基础是无数个类型的个案分析,都是针对某个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于美术创作而论,每一类创作观念的生成都是针对描绘对象的经验构成,是创作者面对各类活生生事物感性认识后的形象化思维,单纯就绘画而绘画,只能让美术创作僵化停滞,除技术更为熟练以外还能补充什么新鲜血液?纵观现代西方美术史,从印象派到达达主义、从立体派到抽象表现主义,每一种艺术观念的更生发展都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前行、创造出新的艺术面貌,这一切,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