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点赞:28626 浏览:1323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社会体育起步较晚,社会体育专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其整体培养目标较为模糊,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及实践性.然而在社会大体育时代,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这就需要通过设置科学合理且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一专多能”、“一精多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

关 键 词:社会体育学;创新性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国社会体育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80年代末发展为一个学科方向.社会体育在概念上与群众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现为修正补充关系.所谓的社会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相对应的,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核心特征,以丰富社会成员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为目的,以家庭、单位或社区为活动空间,以各种锻炼身体活动为内容,展开的体育活动.[1]而社会体育学专业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可见研究该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发展社会体育,提高社会整个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怎么写作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在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制定,确保与社会需求匹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健身等休闲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带来休闲、健身和体育怎么写作等社会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特别是健身教练员、科学健康咨询指导员及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2]综合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这三个方向为主,围绕其设置培养计划,并开展各项培养工作.另外,从全变理论角度看,社会是属于动态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具有一定动态性,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有所调整.总而言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技能型为主,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开拓能力为目标,最终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一精多专”的人才.

社会体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体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出现众多边缘学科,但由于现实条件所限,尚未能制定统一课程标准,使得课程重构现象严重,甚至存在教育者自行加工课程内容、随意加入个人认知和价值观的问题.在学科发展起初,自由开发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的积极性,但其弊端也随着学科发展而突显,往往以忽略课程的法定性、科学性为代价,最终阻碍学科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内容陈旧、门类单一、专业特色及前瞻性课程不足、选修课类型少,无法适应市场对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使得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

2.2实践课程比例过少

社会体育有着体育学共同的特质,属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所要实现的各项能力培养均需要在实践中完成,例如体能训练、组织竞赛与裁判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体育营销运用等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其实践课程的比例应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其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仍以传统教学任务置于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之上,使得教学停留在说教层面,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不足,使得学生对实际问题处理能力无法平衡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3社会体育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内容

社会体育专业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对起步较早,培养模式也发展得较为成熟,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可借鉴例如美国体育与休闲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培养模式,即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需求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四大类别构成的新课程体系.

3.1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必修课和基础选修课两部分.其中,基础必修课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教育目标,如外语、计算机、政治理论及人文社科类等;而基础选修课则是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而设置的,一般全校统一设置.

3.2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所谓专业基础课是指在未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下,每个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应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项提高和任意选修课程几种类型.其中,专业理论课程是为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奠定基础,包括体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则是针对当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且大众参与度较高的健身项目而开设的课程;而专项提高课程即为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并紧密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开设若干技能提高项目,让学生自行选择主修及副修技能项,从而形成专长.最后任意选修课是为了扩大学生专业面,突破学科限制,以跨学科、跨专业以及边缘交叉或综合课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是为适应专业细化的需要,以加深专业深度为出发点,可设必修课也可设为选修课.一般而言,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大类,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细分出更为明确的小类,即为专业方向.其设置可依据专业定位以及就业发现趋势,创新性地设立具有弹性的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3.4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为培养实践能力,促使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紧密结合而设置的,其作用越发的突出.主要包含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实习等.甚至可纳入职业生涯设计类的课程.一般而言,在教学计划中,每一门课都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课,若能以实践的形式开课应尽量采用实践教学.同时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吸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这些证书,借用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资格体系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以上四大类的课程体系内容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3].一个好的课程体系除了有充实的内容外,其分布的结构合理与否也影响其运行的效果.